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截至去年底,我國政務微博總數達5.05萬個,比2011年初增長776.58%。在新浪、騰訊、人民、新華4家微博網站上,經認證的黨政機構和黨政干部微博數量分別為32358個和18203個。這些數字表明,政務微博的興起,是應微博網民倍增過億、微博信息迅速傳遞而形成社會輿論壓力的產物,它也成為全球“電子政務”發展過程中的“中國奇觀”。對于政務微博“急劇膨脹”的現象,有必要對我國“電子政務”現狀加以反思。
所謂電子政務,即政務工作信息化,指各級政府機關應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在互聯網上實現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重組,打破時空和部門分隔限制,達到政府自身與社會管理及服務的規范和優化。其要義就是,建構一個跨越時空和部門的、全天候的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建成公開、透明、高效、廉潔的現代政府運作管理模式。
當前中國電子政務的現狀又如何呢?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及組織機構網站數量已達81725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網站定位不合理、模糊,不符合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要求,成了領導和機構宣傳欄;網站易用性和互動性差,缺乏靈活性,內容不實用,90%以上市級政府網站上主要的服務內容沒有明確的用戶指向。這些缺陷和問題的存在,使現有大量政府網站并未達到電子政務建設的要求和目標,無法發揮其應有的職能與作用,如政務信息公開差強人意,地方發展的有關重大決策缺乏公開咨詢論證,沒有提供全方位的實時“在線服務”,缺乏與網民的日?;?,網民建議和投訴得不到及時反饋處理等等。換言之,政府網站大多似乎成了“一個擺設”和“一張門面”。
微博的問世和應用,應是電子政務的一個方面,是各級政府機構了解和聽取民間信息與意見的一個渠道,但不是解決基層、行業與社會實際問題的平臺。微博的媒介特性使政府機構在微博上只能是“在場”而不是“在線”。“在場”與“在線”的區別在于,前者是“參與者”,后者是“互動者”,是在線主體互動的一方。前后兩者所起到的作用有很大不同。
在此,可借鑒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電子政府”建設經驗。自2000年6月24日克林頓政府宣布啟動“超級政府”網站建設以來,目前美國民眾通過這個覆蓋全美各級政府機構的網站,可進入約27000多個政府各部門網站,搜索約3000萬個網頁?!俺壵本W站主頁將用戶對象分為面向公眾(G2C)、面向企業(G2B)、面向政府雇員(G2E)和面向政府機構(G2G)等4個部分,服務對象幾乎全覆蓋,并為公眾和企業提供跨時間、跨地區、跨部門的一周7天、全天24小時的在線服務,進行答疑、處理投訴和解決問題。為保障“電子政府”建設,小布什政府還設立聯邦電子政府辦公室和制定頒布了《電子政府法》,給予建設與服務的指導和規范。奧巴馬政府則建立了兩個政府網站,專門用于聯邦政府的信息披露和數據公開。這些措施使美政府網站成為政府部門與民眾、企業互動的平臺,提高了透明度和行政效率,強化了政府責任與管理,改善了公共服務數量和質量,擴大了公民權利與政治參與。
▲(作者是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高級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