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什么是“刪帖”?為什么“刪帖”會引發司法機關的介入?
收費刪帖“病灶”難除
開放性使網絡成為普通人的輿論空間,網友通過發帖對政府、企業和個人進行監督。但是,一些相關利益方總是設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刪除負面信息,維護自身形象,導致大量的刪帖需求市場。百度公司幾名員工此次非法有償刪帖操作被披露后,網友批評百度監管不力,致使員工私用公權,百度貼吧公信力大跌。
據介紹,目前,網絡上存在很多??縿h帖牟利的“網絡營銷公司”和個人,他們利用企業或個人急于刪除對自己不利信息的迫切心理,公開打廣告稱可為客戶刪除“不利網帖”,收費額數百元至上千元不等。情節惡劣的甚至主動制造負面話題,對敏感帖子連續炒作,然后充當中介與互聯網公司內部擁有刪帖權的人進行“金錢公關”,達到非法刪帖贏利的目的。
雖然百度有償刪帖事件已遭披露,相關人員已被刑拘,但目前有網民在百度搜索框中輸入關鍵詞“網絡危機公關公司”檢索,仍能發現提供“刪除負面消息”服務的“網絡危機公司”信息,而且搜索結果排在前位。
如何管理刪帖
緣何百度內部會出現收費刪帖?
據百度公司相關負責人稱,百度貼吧自成立起,百度就嚴格規定處理用戶的投訴不收取任何費用,對擁有刪帖權限的員工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在刪帖流程方面,對每一個員工操作的刪帖有完整的記錄,便于事后核實。但近期確實發現有個別員工涉嫌卷入“收費刪帖”。
而據一些門戶網站的工作人員介紹,一般對于網站文章和論壇帖子內的失實內容,網站方面都提供了正常的渠道給有需要的企業進行申請刪改。對于文章而言,如果是網站轉載的內容,若原內容提供方已經刪除或者就內容真實性做出了更正,即可憑原內容提供方出示的證明進行網站文章的刪改。如果為網站自制的內容有失實的,可以以公司的名義書面出示刪改要求,提供至網站內容部門進行審核,通過審核后即可對相關的內容進行刪改。
百度方面也介紹,百度貼吧也提供了完善的刪帖渠道供用戶使用,而且百度貼吧處理投訴不收取任何費用,凡符合法律、貼吧協議規定的投訴請求,貼吧專職人員收到投訴后,將及時進行核查處理。對于貼吧內容的刪帖投訴,目前流程非常簡單,在每個帖子的右下角都有個舉報按鈕,直接點擊,就可在彈出的舉報框中選擇進行舉報投訴。其他投訴需求(解封ID、投訴吧主、解封IP、恢復帖子)則通過帖子列表頁下方的“貼吧投訴”入口進入貼吧投訴中心發起投訴。凡符合法律、貼吧協議規定的投訴請求,百度貼吧專職人員收到投訴后,都將及時免費進行核查處理。
既然可以免費刪帖,為何還會出現違規收費刪帖的現象?從需求的角度看,主要有3種情形:一是有刪帖訴求的企業或者個人,要刪除的帖子并非存在失實或者侵權成分。他們刪除此帖主要是出于對自身形象的考慮,是一種設法控制合法輿論導向的違法操作行為。二是正常的刪帖需要一定的操作流程和核查時間,而刪帖訴求方心理迫切,寧愿花費一定錢財買流程時間。三是很多網友在注冊的時候并沒有認真閱讀百度貼吧相關的說明,對刪帖流程不了解,遇到事情時更是手忙腳亂,盲目設法接觸非法刪帖渠道。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在百度貼吧中出現兩種類型的非法收費刪帖。百度相關負責人說,一種是百度內部正式的工作人員收受賄賂、收費刪帖,此次處理的百度員工就屬于這種情況。另一種涉及百度貼吧的吧主。據他介紹,吧主不是百度正式聘用人員,全部由百度貼吧中活躍用戶擔任,吧主有相當大的貼吧管理權限。受利益驅使,部分貼吧吧主與外部刪帖公司勾結,違反貼吧規定幫助刪帖公司進行收費刪帖。
有償刪帖價格反而水漲船高
就在百度有償刪帖事件遭披露后,據了解,目前仍然有各種網絡危機公關公司還在通過媒體聯盟等方式,進行人情刪帖和有償刪帖交易,且要價大幅上漲。有關專業人士指出,一些互聯網企業員工個人處理權限過大,而非法網絡公關目前尚界定不清,需引起有關部門注意。
8月8日,筆者以刪除幾個人身攻擊帖為由,咨詢了幾家網絡危機公關公司,其中兩家公司在接到鏈接后開始要價。山東濟南某網絡公關公司工作人員說:“最近網絡公關行業管得嚴,以前刪除一條新浪微博只要幾百元,現在漲到1500元左右,刪除一條新浪博客文章要2500元?!睋Q,刪帖并不經過博主,付費以擔保交易方式進行十分安全。另一家網絡公關公司的工作人員十分警惕,在長時間溝通后,他表示,百度貼吧上刪這則熱帖需花費2400元,新浪微博暫時沒有相關資源。
人們對負面信息的恐懼帶來巨大的刪帖市場需求,巨大的市場需求又拉動了網絡刪帖產業的發展。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胡泳教授指出,誰出錢、誰執行、執行的人又如何找到網絡服務商相關人員實施操作,網絡刪帖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上下游的產業鏈。網絡刪帖公司的運作邏輯是,給錢就能刪除負面新聞和帖文。而很多互聯網公司及門戶資訊網站等,普通員工的權限非常大,有自行刪除帖子的能力。于是,網絡公關公司通過與互聯網公司內部人員進行金錢交易,非法刪帖,操縱輿論。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說,現有相關文件中并沒有給非法網絡公關一個明確界定,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
專家指出,互聯網領域不同于傳統行業,新的問題伴隨著新技術和新應用不斷出現,需要立法和監管部門及時研究、及時規范,否則,很多新問題可能導致行業不規范甚至混亂,進而影響到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