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德國是最重視數據保護的國家之一。早在1970年,黑森州就頒布了德國首部地方性數據保護法。1977年,《聯邦數據保護法》出臺。《聯邦數據保護法》至今已3次修訂,在個人數據儲存和使用方面的法規越來越明確,對違法行為的懲罰也越來越嚴厲。
2009年最新修訂的《聯邦數據保護法》主要增加的條款包括:為市場營銷或出售牟利而保存或使用客戶數據之前,必須得到客戶明確同意;服務商如果發生數據丟失事件,并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時,必須逐一通知受影響的個人,公司方必須事先制訂應急方案,一旦發生事故,有效防范損失擴大;公司只有在行政管理需要時,才能搜集和保存員工個人信息;擴大政府數據保護機構的職權,令其有權禁止有關組織搜集或保存個人信息;每次違反數據保護法的罰款最高上升至30萬歐元,如果涉嫌企業因此獲利,利潤也將沒收,等等。
德國《聯邦數據保護法》的發展趨勢引起法律專家關注。雖然歐盟國家都出臺了數據保護法律,但在歐盟層面還缺乏一個統一協調的數據保護法。一些專家認為,德國在個人數據保護方面的嚴厲措施可能對其他歐盟國家產生影響。美國偉凱律師事務所稱,德國《聯邦數據保護法》意味著政府對個人數據保護的執法進一步增強。一旦發生數據丟失事故,企業遭受的罰款和名譽影響難以估量。今后“數據保護和安全管理必須成為企業治理的核心因素”。
除了加強立法,德國政府也鼓勵電信企業通過自律保護數據安全。2011年3月,德國內政部和8家通信技術企業簽署《行業自律準則》。德國郵政、德國電信、谷歌、微軟、諾基亞等8家企業承諾,在有可能記錄用戶位置信息之前一個月通知當地社區;企業將建立一個門戶網站,公布它們記錄用戶位置信息的用途和用戶擁有的權利等。普通用戶將能修改或刪除被記錄的信息。半年后,臉譜網站宣布加入《行業自律準則》。
ZDnet德國網站的分析認為,德國政府的立場直接挑戰了谷歌等互聯網巨頭的核心盈利模式,因為它們的服務正是建立在搜集和分析用戶個人好惡數據之上的。目前下薩克森州政府已明令撤銷谷歌AdSense、谷歌分析和亞馬遜附加工具等服務。谷歌不得已在它發行的瀏覽器上加裝選項,允許用戶停用“谷歌分析”服務。但德國漢堡數據保護專員約翰內斯?卡斯帕批評說,這一選項在某些瀏覽器上無法使用。
德國不少研究機構則努力從技術上加強個人數據保護。在不久前慕尼黑舉行的第二十一屆國際計算機通信網絡會議上,數據保護成為設計下一代互聯網架構的中心議題之一。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軟件系統專家保羅?弗朗西斯對本報記者表示,當前谷歌和雅虎等互聯網服務商獲取用戶信息后,將其儲存在自己的數據中心內,外界無從核查。他們正在研發的Privad系統則通過重新設計架構,使個人數據仍然保留在客戶端電腦,但互聯網廣告商也可借助匿名中間商獲得所需信息。漢堡應用技術大學的奧斯曼?烏古斯則介紹了他們在手機安全軟件方面的進展:通過在安卓系統內核嵌設“移動信任模塊”,所有安卓應用程序都需要安全簽名,從而阻止病毒或惡意軟件運行,保護個人數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