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時下,國內手機用戶遭受垃圾郵件侵擾的現象之所以有增無減,究其原因還在于近年來,一些公司和個人為了商業利益,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利用電子短信發送大量商業廣告及各種不良信息,形成影響極壞,后果嚴重的垃圾短信。同時,在數量龐大的垃圾短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向客戶推銷他人手機號碼的,其負面效應是使得一部分客戶加入到發送垃圾短信的大軍中,從而使垃圾短信愈來愈多。
要遏止垃圾短信增多的勢頭,首先就要明確垃圾短信的定義。問題是世界各國對垃圾短信定義不盡相同,都有各自對垃圾短信定義,包括接受方、發送方等等。定義是治理垃圾短信的基礎,只有解決定義統一問題,才能形成治理垃圾短信的合力?,F在問題在于,對于垃圾短信如何界定等,目前很難從法律角度解釋。由于缺乏有效監管,大量“無嚴重后果”的垃圾短信如野草般生長。
現在,國內法律還沒有任何條文明文規定,發送垃圾短信要承擔什么樣的法律后果。這個治理垃圾短信方面的“缺失”,無疑使發送垃圾短信的人有機可乘。從健全治理垃圾短信規章制度的角度來看,其切入點要從制止群發軟件、制止手機號碼和電子郵件地址買賣開始。明確發送垃圾短信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明確對接收者免遭垃圾短信滋擾的保護措施,包括通過行業組織、通過電信網絡服務提供商采取什么具體的技術手段來保障用戶的權利。此前,工信部在垃圾短信專項治理中明確要求三大運營商對利用自有端口、行業端口開展短信群發業務進行嚴格管理,對群發短信的內容進行嚴格審查,用戶同意后方可發送短信。如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一些地方電信公司為獲利給垃圾短信大開方便之門,而行將退市的小靈通號碼則淪為垃圾短信的“發射器”。此次專項治理垃圾短信工作將從遏制傳播源頭、渠道上采取措施,標本兼治,開展綜合治理。明確電信運營商應當履行反垃圾短信的責任,在建設完善電子短信設施的同時,應從技術手段上采取反垃圾短信的措施。有必要依據反垃圾短信通行規則并結合國內電子短信運營服務特點,制定電信運營商垃圾短信清理規范。國家有關部門應抓緊進行反垃圾短信的相關立法工作,建立技術標準,使垃圾短信的防治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法制化軌道,保障國內電信運營服務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