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單位指導,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2012年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圓滿落幕。此次大會以“開放?誠信?融合――迎接移動互聯新時代”為主題。(9月16日《人民日報》)
應該說,把“開放?誠信?融合”三個關鍵詞列為大會主題,契合了互聯網這一新興產業的本質特征和未來發展趨勢。當前,網絡應用由傳播信息和娛樂消費為主向商務服務領域的延伸,功能使用由提供信息服務向提供博客、微博客、社交網絡等平臺服務拓展,互聯網的“融合”趨勢愈發凸顯。這既是互聯網可持續發展的機遇,也是對網絡規范監管的挑戰。而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誠實守信的根本原則之上。
誠信是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礎要素。失去誠信,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甚至是行業,都必將為社會所摒棄。中國互聯網也必須過好“誠信關”。對于網絡的失信行為,中宣部副部長、國新辦主任王晨曾列舉了諸如發布假信息、傳播黃賭毒、網上惡搞、網絡暴力、違規開展增值服務等十種表現。而近年來屢禁不止的非法網站、網上謠言、淫穢色情、網絡詐騙等等不法行為,更是對維護網絡安全與誠信的良好秩序構成風險。傳播學創始人拉扎斯菲爾德與默頓指出,“大眾媒介是一種既可以為善服務,又可以為惡服務的強大工具;而總的說來,如果不加適當的控制,它為惡的可能性則更大”。而“控制”的方式應該是建立由“自律”和“他律”構成的網絡信用機制。
互聯網過好“誠信關”,一是發揮“互聯網協會網絡誠信推進聯盟”和“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等行業組織的自我約束和相互監督作用,提倡和引導實施網絡實名制,不斷提升自律水平,積累網絡誠信元素;二是發揮網上第三方信用平臺作用,為商業活動中的信用風險提供商業及社會化的規范管理與服務,確保其獨立、中立和公正性。三是通過法律和技術手段,打擊網絡犯罪,規避誠信風險。建立各種形式的電子商務信譽認證中心和信譽等級數據庫,提高信用數據的開放程度,促進信用體系之間的信息共享。同時,對網絡失信和違法牟利行為,實行一查到底的零容忍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