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據悉,該禁撥平臺的禁撥號碼主要來源于三個渠道:一是消費者通過互聯網“禁撥號碼登記平臺”自行登記的手機號碼;二是保險公司定期上傳投訴電話營銷滋擾的消費者電話號碼;三是保險公司定期上傳投訴營銷員個人隨機撥打約訪的消費者電話號碼。
消費者只需通過禁撥平臺輸入本人手機號碼,無需提供姓名、身份證件號碼以及家庭住址等其他個人信息;北京保險行業協會也制定了相關管理制度,為消費者個人信息保密。
北京保險行業協會負責人介紹,在消費者登記禁撥7個工作日后,保險公司的電銷機構,不管是自設分支機構還是與之合作的保險中介代理機構(包括專業保險代理機構和銀行等兼業保險代理機構)均不能撥打銷售。
北京保險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為確保各公司及時對禁撥號碼進行屏蔽,北京保險行業協會還建立了配套的自律規范和投訴處理機制。下一步,協會將進一步完善平臺功能,擴大禁撥平臺范圍,爭取盡快將產險公司納入平臺。
■探訪
禁撥期限最高可選2年
9月21日,記者登錄禁撥平臺后,對話框中出現包括中國人壽、平安人壽等在內的24家在京設有電話銷售中心的公司標志。
首先,消費者可以選擇禁撥的期限,包括半年、一年和兩年三檔;之后,消費者可以根據本人意愿選擇擬禁撥的保險公司(可以選擇其中部分公司或者全部公司)。
成功登記后,消費者可以根據本人意愿重新選擇公司和期限,亦可取消禁撥。
■追訪
從業者擔心或影響業務
盡管電話銷售遭人詬病,但電銷作為人身險業務的新渠道,正成為人身險市場拓展的主力渠道之一。北京市保監局局長羅青介紹,在行業增速整體放緩的背景下,2012年上半年,北京市人身險電話銷售渠道的收入達到10.51億元,同比增長45%。
9月21日,某保險公司壽險業務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客觀上看,禁撥平臺的推出必然會對以電話銷售為業務來源的企業造成沖擊,但實際上能夠造成沖擊的大小需看平臺的推廣程度來定。
而另一家以電話銷售為主要業務來源的壽險公司工作人員在表示擔憂的同時指出,禁撥平臺的設立實際上是為電話銷售篩選掉了不具備購買潛力的客戶,從而提高了現有電話銷售業務的效率。
提示:
如消費者是電銷渠道的既有客戶,且保單仍處于有效期,承保保險公司仍可繼續撥打提供后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