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作為中學老師的葉濤每逢節慶都會收到大量的祝福短信,這其中有大量千篇一律的“祝?!保唇浻眯木幇l的短信在他看來毫無“人情味”。葉濤說,同樣的祝福詞,每逢節慶重復地出現在手機里,甚至有人在轉發他人短信時會忘記更改“原作者”的名字,這樣的“祝?!睍r??吹萌四涿?,哭笑不得。
記者采訪過程中發現,對節日祝福短信與葉濤持相同態度或相似觀點的人不在少數,而這其中以年輕人居多,他們對敷衍轉發的問候和祝福短信毫無興趣。從事銷售行業的程飛表示,對于收到的一些直接轉發或群發的祝福短信,他從來都不會打開細讀,只是在同樣敷衍地回復后便直接刪除。
程飛告訴記者,他身邊的多數朋友會在節慶時選擇通過網絡群發信息的方式送“祝?!?。“沒有特定的祝福對象,沒有‘量身定做’的祝愿,相比人們在手機流行伊始尚對這些“幽默且有詩意”的短信表現出的青睞,現在已經有點厭倦了?!彼f,與其轉發長篇的華麗詞匯,不如用最簡單易懂的話來表達祝愿。
每至逢年過節,中國人都有互致祝福問候的傳統習慣,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空間距離的拉大,短信等現代通訊工具日漸成為內地不少人認可的既“經濟實惠”,又兼顧維系鞏固人際關系的最佳祝福方式和途徑。然而,近年來頻繁“出入”手機的大量“模式化”祝福短信卻開始令接收者心生排斥。
對此,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莫興邦表示,現代通訊工具盡管提高了人們現代生活的節奏,但是也會慢慢疏遠和淡化人與人之間面對面、心與心交流的那種默契?!斑@種現象很正常,說明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一切差距?!?/P>
莫興邦建議,在發送節日短信的時候,要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別人在收到祝福的時候會像和你聊天一樣親切,一樣感動。像寫家信那樣的真實,什么樣的朋友,用心回復什么樣的心境,才能有很好的人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