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3.3億微博用戶改變著什么
一場關于政務微博的討論,始終貫穿著第二屆網絡問政與輿情監測高峰論壇。
這場9月21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的論壇中,3.3億微博用戶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這些微博用戶對政府管理已經產生深刻影響,是與會者的一個共識。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公布的數據稱,截至到2012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人。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汪玉凱教授稱,到2010年年底,我國的微博用戶數量達到6000萬,2011年年底接近兩億,目前大約有3.3億。
這意味著,超過60%的中國網民都是微博用戶。“一些信息會被瞬間放大,不到兩個小時就形成一個網絡事件?!蓖粲駝P說,微博的普及為公民參與提供了平臺,使得公眾能夠針對具體的公共政策,來施展自己的影響力,這將彌補有缺陷的實體民主。
2012年2月,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1年中國政務微博客評估》報告顯示,在新浪網、騰訊網、人民網、新華網4家網站經過認證的黨政機構微博超過3.2萬個。
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認為,作為公共傳播的一個媒介,藐視和蔑視微博的聲音是站不住腳的,各級政府和各級官員對政務微博、網絡問政的認識程度遠遠不夠,重視也遠遠不夠。
汪玉凱進一步分析說,重視的基礎是清楚微博究竟對政府管理有什么樣的影響。
他認為,首先,微博讓社會整體進入自媒體時代,每一個微博都是爆料中心,可以成為新聞發布的載體和主體,這打破了過去僅僅政府作為主體進行信息發布的局面,“民間主體發布的信息,往往傳播速度比官方的還要快?!逼浯?,微博可以對政府和公務員不良行為進行爆料,校正不法行為。第三,微博民意會對政府公共政策及其處理公共事務的行為進行評價,積聚成社會共識,快速形成擴大的效應。
汪玉凱表示,這3方面的影響將促進政府改變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擺正主仆關系。
官方微博別說“官話”
王旭明認為,有了對政務微博、網絡問政的認識,就應該進一步思考怎么讓這條公民參與的渠道更順暢、更有效。他甚至認為,網絡問政的實質不僅是一種激情,或者是一種形式,而是通過這種激情和形式,在改變政府和官員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表達方式。
論壇發言中,王旭明問臺下的參會嘉賓:“官員喜歡什么方式?”他自己笑著回答說:“習慣辦公室寫文件,做報告,給領導匯報?!?/FONT>
“那么,網絡上習慣什么方式?”“大家知道,在網絡上是不分高低貴賤,網絡上所有人都平等,兼容并包,多元化表達?!?/FONT>
在王旭明看來,把辦公室搬到微博上,把文件搬到微博上,把網民當成自己的下級,在網絡上根本行不通,“特別不能說空話和套話,尤其是偉大正確的廢話。”
他認為,官方微博的內容如果把文件、材料“讀”出來,是最原始的方式,傳播效果最差。相對比較好的方式是“說話”的方式,像“說新聞”那樣把自己文件、材料想表達的內容“說出來”。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直言:“這就是要求官方微博說人話。”
他提出,政務微博應該直面評論,不能刪除或關閉博友的評論,應該大膽、坦率和誠實的交流,說話有“街坊味兒”,同時要從問到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010年微博剛剛興起時,曾經有沿海省份的政府部門開設官方微博,微博的內容基本都是文件的摘抄,結果引來了很多網友的批評,在強行刪除一些網友批評的聲音之后,這個官方微博面對的是更多、更猛烈的抨擊。
王旭明說,改變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由“讀話”變成“說話”,再變成“對話”,優秀的政務微博考量的是有沒有這個認識和氣魄。
讓法治取代微博管理中的行政干預
政府官員成為微博追逐的重點,這成為論壇參與者關注的另一個焦點。
近來,典型的例子是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引起廣泛關注。關注的起源來自微博上的一張照片,照片中,楊達才在“8?26”延安特別重大交通事故現場背著手微笑的場景引起廣泛爭議,微博網友稱其為“微笑局長”,隨后網友搜出多張照片直指楊達才有多塊名表涉嫌腐敗。對“微笑局長”的關注迅速升溫成為網絡事件,直到9月21日,陜西省紀委通報撤銷楊達才陜西省第十二屆紀委委員、省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職務,并對其進一步調查。
汪玉凱發現,伴隨這一事件發展的,是微博網友的“窮追猛打”,沒有出現用行政手段干預的大規模刪帖,讓事件朝著質疑、調查、問責的法治軌道發展。
他認為,在微博管理過程中,盡量不要用行政手段來干預,保護公民參與的權利。
北京大學起訴鄒恒甫的事件被許多參會學者認為是一個經典案例。
8月21日,北京大學前教授鄒恒甫在微博實名認證賬戶中爆料“北大院長奸淫服務員”,之后的11天,北京大學通過微博等媒體發出3份聲明,同時宣布已經向法院遞交起訴書,正式起訴鄒恒甫。
“面對質疑,北大沒用行政干預刪帖,而是讓事情走上法治軌道,是值得學習的?!蓖粲駝P認為,“微笑局長”、“北大起訴”兩個案例對政府提高網絡管理能力應該有所啟發。
他進一步分析說,微博有正效應也有負效應,既有正面信息的傳播,也存在著大量謠言,對于這些信息,要用法律本身來進行監督,不要在關鍵時候斷網、大量刪帖子。他認為,政府不能以消極態度來對待微博,官員要敢于出馬面對公眾,切實打造透明政府,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他表示,個人微博用戶發聲要嚴格自律,轉發前要自我把關,不確定的信息不轉發,時刻提醒自己對發出的信息負法律責任。
政務微博不僅要“聽”更要“問”
“網絡問政絕不等于網絡聽政?!焙菊f,網絡問政的關鍵在問責。
曾經有媒體對97名全國人大代表進行采訪,題目是人大代表為什么要使用網絡。得到的答案有兩點,一是人大代表希望通過網絡收集民情民意,開展調研,二是要利用新媒體手段加強和人民群眾的溝通。
胡泳分析說,這是典型的雙向需求,這些需求是必要的,但這還屬于“聽”政的范疇,如果僅限于此,網絡問政最后可能淪為一個T型臺,就是走秀的場所。
通過對大量由微博信息引發的熱點事件進行分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主任董盟君認為:首先,政府不要輕視輿情民意,現在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的問題是主觀上不愿意對民眾說、時間上不及時對民眾說、內容上不對民眾說真話的現象。
第二,政府要建立網絡輿情收集信息和會商機制,加強輿情動態反應,審慎對待網絡輿情。
第三,政府要重視信息發布,在網絡質疑聲出現以后24小時之內有回音,必要的時候需要第一責任人出現,不要匆忙做出結論。
第四,要暢通信息渠道,負責人要在第一時間溝通,及時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任何個人對相關信息的瞞報、錯報會給事件帶來不好的影響。
第五,政府要跟媒體建立很好的聯系,與媒體形成互動,正確對待和回應媒體的報道。
第六,政府要與意見領袖交朋友,不要對抗,要通過尋找最大共同點來解決問題。
第七,政府要速報事實,慎報原因,謹慎定性,不要自顧自說,不要挑戰公眾的智商,不要侮辱網民的智慧。
第八,政府要坦誠面對公眾,有誤解要主動澄清。
胡泳直言,官員通過網絡關注社情民意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值得贊揚,值得贊揚的是聽取了公眾意見,主動解決公眾提出的疑問和問題,主動達到公眾的期望,“這才是從聽政到問政的過程?!?/FONT>
王旭明則表示,網絡問政絕不能成為公眾一次次的狂歡和媒體一次次的盛宴,網絡問政一定要問明白,問出效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