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近期,不法分子借助手機、網絡等通信工具實施的非接觸式詐騙活動時有出現。記者通過這段時間各地警方偵破的詐騙案件,揭秘四種新型詐騙方式,提醒廣大市民提高自身防范意識,謹防上當受騙。
騙局一:
網購不要密碼也能被轉賬
日前的“雙十一”網購狂歡,讓不少網購一族瘋狂。大學生小王也在網上買了幾件衣服,沒多久就接到一個自稱是支付網站工作人員的電話,將她的姓名及所購物品說得分毫不差,并表示:“你的那筆款項被凍結了,現在給你退款?!毙⊥跗綍r對網購并不在行,加上對方又自稱“網站工作人員”,就按照指示操作,輸入了自己的銀行卡卡號,還將支付系統發到手機上的驗證碼也告訴了對方。結果,卡里一千五百多元不翼而飛。小王很納悶,假如對方是騙子,怎么會如此清楚自己的網購信息?而且銀行卡密碼也并沒有透露,騙子怎么能成功轉賬呢?
其實這是詐騙者通過黑客手段取得了小王支付寶的密碼,入侵了支付寶系統,然后再讓小王開通快捷支付功能。這種功能不需要輸入銀行卡密碼,只需支付寶密碼和手機驗證碼,就可暢通無阻地進行轉賬或者結算。
防范提醒:以前類似的詐騙都是以各種手段獲取銀行卡密碼,有了快捷支付功能后,只需要支付寶密碼和手機驗證碼就可以成功轉賬。網站上所謂“退款”字樣,都是詐騙者自己打上去的信息。因此,網購愛好者在購物時,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將自己的任何信息透露給陌生人。
騙局二:
網上購機票小心釣魚詐騙
張先生前不久在網上找到一家賣機票比較便宜的網站,打電話與該網站客服聯系訂購了兩張機票,將1204元通過網銀轉入對方指定的一個銀行賬戶。轉賬成功后,客服人員給了張先生一個驗證碼,說可以在民航網站上查詢訂票信息,可張先生在民航網站上查詢不到??头藛T又讓他報一下自己銀行卡的余額,并稱要將銀行卡余額轉入另外一個賬戶才能產生驗證碼。
張先生對這個奇怪的要求產生了懷疑,于是要求退票,客服人員稱退票款兩個月才能打入賬戶。張先生不想再與對方多糾纏,稱不退票就報警,客服人員答應3天內退款??扇旌笤摼W站已無法進入,客服電話也打不通了。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網上訂機票、網上訂酒店和旅游咨詢已成為人們最常使用的三類網絡旅游服務,但難以辨別網上信息的真偽和擔心網上支付的安全卻成為普遍的消費心理障礙。
防范提醒:盡量選擇航空公司官方網站或知名的大型旅游網站。在訪問訂票網站時,最好通過網址收藏夾、正規網址導航等可信渠道,盡量避免陌生的票務網站。登錄時,可查看如下標志和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備案的“紅盾”標志或“營業執照”、工信部ICP/IP許可證號或備案號、中國航空運輸協會(CATA)資格認可證書號、中航信OFFICE號、企業名稱等,同時盡量選擇第三方支付平臺。以需要轉賬后才能出票、需在2個小時之內把錢匯到指定賬戶等為由,要求消費者直接向個人銀行賬戶匯款的,消費者要特別提防。當然超低折扣的網站風險更大,遇到打出超低折扣的網站應充分核實后再下訂單。最后要注意保存相關憑證,消費者網絡購買機票應保存代理商名稱和訂單號,改簽、退票時才有保障。
騙局三:
交通違章“代扣分”陷阱多
隨著交通違法扣分變嚴,不少司機上路行車更加小心謹慎,以避免扣分受罰。不過,也隨之興起了一個與扣分相關的行業――“代扣分”業務。劉先生前不久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某公司有C1駕駛證代扣分業務,代扣1分100元,只要一次性不扣滿12分。由于劉先生前幾天剛剛被扣了分,怕被扣滿12分參加學習,于是就委托了這家公司辦理了扣分罰款業務,繳納了600元??傻葞滋靹⑾壬龠M行查詢時,罰款不但沒有被繳納,連代扣分公司的網站也不見了蹤影。
這種業務其實是在被扣分達到極限12分時,用別人的駕駛證幫助自己頂替所扣分數,以保證不被扣滿12分后進行學習,這種看似可以救你“一命”的做法,不但違反了相關法規,還很可能是一個陷阱,在將錢打入對方卡中后,扣分不但不會被頂替,錢也會打水漂。
防范提醒:諸如有“代扣分”業務的網站,多為虛假網站,存在很大風險。轉賬后,網站不多時就會關掉,錢也會被不法分子騙走,因此不要相信此類網站。此外,司機應當遵章守紀,不要存在僥幸心理,小心上路,安全出行,才是真正的行車之道。
騙局四:什么火拿什么騙
利用熱門電視欄目進行網上詐騙。前段時間,《中國好聲音》節目火爆熒屏,于是引起網絡騙子的關注。隨著節目落幕,不少人收到“欄目組”的中獎短信,上網填寫個人資料后卻被告知“如果不及時交納獎品保險金,就說明你惡意占用中獎名額,資料將移送司法機關進行起訴”。市民劉女士就收到一條彩信,稱其手機號碼被《中國好聲音》欄目組隨機抽為場外幸運用戶,可登錄官網領獎。劉女士登錄網站后,系統告知“將獲得《中國好聲音》送出的二等獎獎金98000元現金和蘋果MacBookPro時尚筆記本電腦一部!”隨后,她按要求填寫了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銀行卡號等個人資料。卻被告知,需要先交2800元費用才能領獎。劉女士點擊下一步,系統彈出對話框“恭喜您!您的資料已記錄到系統后臺!請盡快與工作人員聯系領獎,否則系統將自動把您填寫的資料訴訟至當地法院,要求獲獎用戶賠償違約金兩萬元以上!”劉女士驚了,要先交2800元,不交還要被起訴。采訪中,記者發現騙子關于“惡意占用中獎名額,將被起訴”這一說法確實唬住了一些人。
防范提醒:正規機構、正規網站組織的抽獎活動,不會讓中獎者“先交錢,后兌獎”。若對方提出兌獎必須先支付手續費、稅款,可詢問對方是否能從應得獎金中扣除后直接兌獎,若對方不同意,肯定是“中獎詐騙”。另外,中獎實際上是贈與合同的一種,是帶有射幸性質的贈與合同(即贈與的發生帶有偶然性和機會性)。贈與人把自己的財產無償送給受贈人,受贈人同意接受,則贈與合同成立。所以受贈人享有選擇接受或不接受贈與的權利,任何人強迫他人接受贈與、領取獎品的行為都是不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