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11月30日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購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時常網購的人都清楚,賣家的信譽和好評,都是買家網購時的重要參考標準。
作為賣家來說,如果有顧客要給差評,有時甚至寧可自己吃虧一點,也會想辦法說服買家別給差評。于是,就有這么一群人,吃準了賣家的軟肋,他們把“給差評”當成了一種“職業”,時常結伙行動,以此敲詐勒索賣家。
近日,杭州警方和淘寶網聯手破獲了全國首例“惡意差評師”案,被抓獲的7名犯罪嫌疑人,都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逮捕。警方同時表示,打擊“惡意差評師”的行動將持續進行。
想要不被給“差評”,賣家拿錢來換
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在四季青服裝市場做生意的小王姐弟倆很煩惱。
他們經營的一家高信譽的網店,突然接到好幾筆生意,有來自全國七八個省份的九名顧客,點擊購買了他們店里的一批低價物品。
這些商品,一般都是店里用來贈送的,價格只有一兩元,也從來沒有人單獨購買。
現在,忽然有人點擊購買的了這批商品,如果單獨發貨,每單的快遞費就要十多元,足夠讓姐弟倆虧本。
小王姐弟倆試著聯系對方,這些顧客的資料都非常簡單,除了一個電話號碼,他們幾乎都在留言欄里寫著“你懂的”、“你明白的”之類的話。
姐弟倆聯系了其中最早拍下物品的那名顧客。電話那頭是個男的,說話倒也“爽快”。
“我們就是要點錢,不然不管你發不發貨,我們都會直接給你差評,到時候那么多差評一起,我相信你損失就不止那么點了?!?/FONT>
小王姐弟倆沒了主意,對方提出,只要300元了事。為了不影響生意,小王姐弟倆付了這筆錢。
其實,并不是只有小王姐弟倆被這些人盯上了。從今年6月起,越來越多的網店賣家遭遇這些人的騷擾,如果不合作,網店就會多出幾條差評。這些人,就是“惡意差評師”,背后是一個團伙。
自己開網店,卻成了“惡意差評師”
面對越來越多的賣家反映的這些異常行為,淘寶網成立了專門調查小組,通過接受投訴舉報、異常行為分析、臥底調查等手段,掌握了“惡意差評師”的作案證據和相關信息。
隨后,淘寶方面將這些線索反映給了杭州警方,警方迅速成立專案小組進行調查。
通過和多地警方聯手取證分析,警方很快圈定了這批“惡意差評師”的名單,并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的真實身份。
從今年9月起,警方對落腳在長沙、桂林、重慶、深圳、石家莊等地的嫌疑人實施集中抓捕,最終7人落網(其中一名為女性)。
在這伙人中,安徽人楊某算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個“惡意差評師”了。
1988年出生的楊某,初中文化。喜歡上網的他也開了家淘寶小店。
今年年初,楊某在網絡論壇上閑逛,加入了一個“刷信譽師”的圈子,干起了兼職。之后,他又從別人那里聽說了“惡意差評師”的勾當。
只要點點鼠標,就能輕松來錢,這可比自己每天辛苦進貨、看店、發貨容易多了。
在了解了整個套路后,小楊開始在網上發展自己的幫手。通過語音平臺、交友論壇,他很快找到了一幫人,開始了惡意勾當。
楊某說,他們先在網上物色目標,找那些信譽比較高的商店。然后楊某把所有人召集到聊天軟件,并在同一時間內,點擊他發出的鏈接購買商品。
購完以后,他們通常會給買家留下“你懂的”、“你知道我們是干什么的”之類的提示,然后一起下線,留下楊某和賣家談判。
楊某一般一次向對方要個三五百元。拿到錢后,楊某從中拿走20%,其余的錢給所有參與的人平分。
根據警方初步估計,從今年4月到6月,楊某靠這種手段至少獲利兩萬元以上。
楊某表示,之所以會做“惡意差評師”,是以為網上作案既隱秘又安全,他卻沒有料到警方通過淘寶網發現自己的犯罪行為也同樣容易。
7名“差評師”被批準逮捕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警方和淘寶網配合打擊和出臺多項舉措,打擊“惡意差評師”,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數據顯示,淘寶網共處罰惡意買家賬號6.5萬個,攔截關閉10多萬筆惡意訂單,保障了5萬多賣家的權益。
與今年6月的最高峰相比,淘寶網接到的惡意差評、敲詐類電話投訴量減少了90%以上。
此外,由于門檻越來越高、風險越來越大,加上賣家對好評率的敏感度降低,一些“惡意差評師”覺得無利可圖,紛紛退出了這一行當。
杭州警方表示:“"惡意差評師"以為鼠標點點,就能不勞而獲,卻沒有意識到"拉人入伙、組團圍攻、敲詐勒索"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對于這樣的犯罪行為,警方將聯合淘寶網嚴查到底,絕不姑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74條規定: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目前,首批被抓獲的7名犯罪嫌疑人都被批準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