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這里是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你有一張法院傳票……”昨天下午,市民黃先生向新聞熱線反映,稱他科室里的十來部電話,在短短一個小時內,就有5部座機依次接收到同一個語音電話。
他說,同事們談起這件事時,大家突然發現近段時間都頻繁接到各類“部門”電話:有法院傳票的、有社??▎栴}的、有公安局要求配合偵查的,也有郵局的包裹通知等等。黃先生說,這些騙術雖然老套,但是這樣高頻率地轟炸,難免有人會上當。
據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統計,今年11月21日至昨天,該分局共接到各類詐騙案件21起,其中電信詐騙8起,約占四成。民警提醒,隨著年關來臨,各類詐騙案層出不窮,市民一定要多個心眼,以免上當受騙。
“法院傳票”到底如何行騙?
第一步:市民一般會接到語音提示電話,告知有一封法院強制執行令傳票需領取,接著語音提示要求接聽者按數字鍵,以轉接至法院某科室。
第二步:按下數字鍵后,第一名詐騙分子自稱“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庭”的工作人員,咨詢姓名和身份證后,告知外地有一張該身份證登記的信用卡惡意欠款,幾小時內將從銀行卡里強行扣除。
第三步:市民若表示沒有在外地使用過信用卡,對方會將電話免費轉接至當地警方報案中心,報案中心人員(第二名詐騙分子)了解具體情況后,再轉接至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科,某民警(第三名詐騙分子)要求市民按照來電顯示,核查電話是否為當地派出所報警電話(此來電顯示已被“改號軟件”篡改),獲取市民信任后,該“警官”以“案件嚴重”為由,要求市民就近將卡里的錢轉移到他們提供的賬戶上,并全程保持通話,以防市民在此期間與他人交流。
警方支招:行騙招數多,“四不”來防范
行騙招數:“法院傳票”、“社??▋鼋Y”、“郵包藏毒”、“銀行卡欠費”、“社保賬號凍結”、“入選某欄目(如《中國好聲音》)或中獎”等等。
行騙套路:這些騙術主要是利用大家趨利避害的心理,通過打電話或發短信誘騙、恐嚇,詐騙市民錢財。騙子所提供的“法院”、“銀行”、“公安機關”的電話都是事先設計好,無論事主撥打哪個號碼核實,都會落入騙子精心設計的圈套。
如果騙子發現對方有上當的可能,下一步可能會說對方涉嫌卷入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然后模擬電話轉接到“公安局刑偵大隊”,進一步要求對方提供身份證號、銀行卡賬號、密碼等重要信息,當對方通過鍵盤輸入銀行卡密碼時,騙子會利用一種聲音分析軟件,通過按鍵聲,竊取到對方的銀行卡密碼。
另外,由于之前都是讓受害人到銀行或者自動柜員機上轉賬,然后他們再把錢打散,從自動柜員機上取。因警方在這方面和銀行一起有了反制辦法,因此詐騙團伙目前也開始升級,一方面讓受害人通過網銀匯款,他們自己也用網銀轉賬,速度快,不易被掌控。
警方提醒:接到詐騙電話時,市民要做到“四不”:不輕信陌生電話和短信;
不撥打來歷不明信息提示的電話;
不向陌生人泄露家庭財產信息;
不輕信他人電話誘導匯款或轉賬。
中獎?退款?先給甜頭,再撈大錢
案例一“雙十一”期間,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河街道的項小姐在淘寶網購買了價值1500多元的服飾。一周后,有一名自稱網店工作人員的人打電話告訴她訂單出了問題:“雙十一”期間因網購火爆,致使貨源不夠,項小姐的交易未成功。
對方說把1500元貨款退還給她,可是等了半小時,支付賬號上沒顯示進賬,項小姐便打電話聯系對方。
對方稱因系統故障,可以把錢直接打到項小姐的銀行卡里。項小姐也沒多想,覺得報卡號又不是報密碼,應該沒什么關系。于是將銀行卡號告訴了對方,并按對方的要求到自動柜員機上查看到賬與否。
項小姐按照對方告訴的步驟操作后,發現1500元網購款不僅沒打回來,就連卡內的6000元也不見了。
案例二12月8日,廣東鐘女士收到中得20萬元大獎的短信,為探究竟,她故意把自己的卡號報給對方。沒想到,幾分鐘后她的賬戶里真的多了20萬元。隨后對方以操作失誤未及時扣除個人所得稅為由,要鐘女士匯款4萬元。所幸鐘女士在銀行匯款時遇到一位在銀行工作的老同學,說起此事才得知,20萬元是其他銀行支票轉賬,隨時可以撤銷。果然,幾個小時后,鐘女士卡里的20萬元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