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正值年底,各種騙術層出不窮,最近騙子又盯上了“網購族”。1月18日,市民高先生便接到短信,稱他的包裹因藏有毒品被查扣。民警提醒廣大市民,遇到這種情況,千萬別著急,這是一種以“包裹藏毒”為名的新型電信詐騙案件。
市民舉報
陌生女子稱包裹藏毒
1月18日上午,高先生手機收到一條短信,短信內容顯示“您有一份郵件,由于地址不詳,派件不成功,請速與我們聯系:0632-2444775。”恰巧高先生有在淘寶上購買的東西好長時間都沒到滕州,隨后他與這個號碼進行了聯系。但接電話的卻是一個南方口音的女性,該女子稱高先生有一份從云南昆明發往滕州的包裹,因裝有毒品被市公安局緝毒大隊查獲,要求高先生與公安局緝毒大隊進行聯系并報案。
高先生越聽越疑惑,自己明明在上海買的洗車的東西,怎么變成從云南發來的毒品了?帶著疑問,高先生與快遞公司取得了聯系,經過客服查詢,高先生的包裹處于正常派送狀態。高先生這才醒悟,原來是一場電話詐騙呀!險些上當。
記者體驗
騙子連環引誘欲套錢財
為進一步了解這起詐騙活動,經高先生同意,記者以他的名義與騙子所稱的“緝毒大隊”取得了聯系。接電話的是持南方口音的男性,該男子告訴記者,因包裹中藏有毒品要記者“配合調查”,并盡快與該案撇清關系,同時詢問了記者持有的銀行卡,以資金存在安全隱患為由要求記者與所謂的“銀行監管中心”聯系。
隨后,記者致電“銀行監管中心”,一名男子詢問了記者所持銀行卡中的具體余額,并要求記者務必在一小時之內前往銀行進行轉賬,否則將追究記者的法律責任。該男子多次向記者強調,因事關重大,不得對任何人提及此事。
警方提醒
切勿向對方透露個人信息
針對這起電信詐騙的活動情況,記者聯系了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據警方介紹,以“包裹藏毒”為名的新型電信詐騙案件,是電信詐騙新的表現形式,近期在部分省市連續發生。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篡改電話號碼,雖然號碼顯示為本地區號,但是騙子實際所處的位置卻未必就在本市。與此同時,他們利用受害人對相關法律知識的缺乏,冒充郵局工作人員、警方人士等,以“卷入毒品交易”等駭人聽聞的字眼令受害人方寸大亂,喪失判斷力,迫使受害人為了洗脫自己的嫌疑,將資金匯入不法分子指定的“安全賬戶”并非法占有。
警方在此提醒廣大群眾,在接到此類短信或電話時,不要輕易相信,切勿向對方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同時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反映,以辨別真假,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