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案例】
近日,公安機關在工作中發現電信詐騙犯罪手法出現翻新、升級,嚴重威脅廣大人民群眾財產安全。不法分子利用當前個人信息資料保護機制缺失的漏洞,通過收集被害人信息資料,有針對性地設計騙局,使用不記名上網卡實施詐騙,并套用他人身份證件大量開設銀行卡轉賬,犯罪手法更加隱蔽、打擊難度加大。
【防范對策】
從發案情況看,不法分子近期主要針對產婦、車主、儲戶、農民等,編造“國家生育補貼”、“購車退稅”、“網上銀行系統升級”、“9年義務教育退費”等理由,誘騙受害者在銀行ATM機上實施轉賬操作,將錢打到指定賬戶。詐騙分子之所以能夠屢屢得手,很大程度是由于掌握了受害者的真實身份信息,從而根據受害者個人情況,設計了相應“臺詞”。犯罪團伙對撥打電話實施詐騙的人員均進行了“專業培訓”,第一句話該說什么、對方疑心應怎樣應對等環節都做了精心設計。
公安機關經偵部門提醒公眾在接到任何要求轉賬、匯款的短信或電話時,務必仔細甄別,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