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王先生坐下來,拿著茶杯,細細回想,“難道是我在某網站注冊的時候,填寫了手機號碼,最終導致了信息的泄露?”當然,這只是他的一種推測或者說是假想。那么,如果真的是遇到這種情況,他該怎么辦?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決定明確指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公民個人電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電子信息。
上面提到的諸如推薦“黑馬股”之類的信息,更多的人應該會是一笑了之,或者是置之不理。但我們也不排除有人會信以為真,一步步陷入對方事先布置好的陷阱,最終導致人財兩空。
保護好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是中國證監會一直在推進的一項重點工作。同樣,證券經紀人頭上也有一道“緊箍咒”:根據《證券經紀人管理暫行規定》,證券經紀人不得“為客戶提供非法的服務場所或者交易設施,或者通過電話、互聯網絡、新聞媒體從事客戶招攬和客戶服務等活動”。
業內人士介紹,這是典型的撒網式營銷陷阱。不法機構獲取投資者個人手機號碼后,通過群發短信的方式,吸引投資者注意,騙取入會費,并且此后還會以會員升級、提供更好的指導老師等名目布設連環套陷阱,進一步誘騙投資者。而薦股短信上看起來十分靈驗的股票,實際上是不法機構利用老客戶資金推高股價,形成賬面盈利假象蒙蔽老客戶,同時誘騙新投資者加入。
銀泰證券大連營業部投資顧問鄭虹向記者介紹,目前,監管部門還未允許證券營銷人員自行向客戶推薦股票。
“那些非法的咨詢機構,根本就沒有相應的資格,投資者不要輕易那些人,也不要輕易相信陌生的薦股電話、短信,尤其是那些‘包賺不賠’的股市神話?!编嵑缯f。
而非法薦股也是監管層一直嚴厲打擊的對象。
從今年1月1日起,《關于加強對利用“薦股軟件”郵輪と蹲首裳滴竇喙艿腦菪泄娑ā氛絞┬小9娑魅罰蟯蹲收呦芻蛘嚀峁凹齬扇砑”,并直接或者間接獲取經濟利益的,屬于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必須取得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未取得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利用“薦股軟件”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對利用“薦股軟件”從事非法證券投資咨詢活動的,依法予以嚴厲打擊;同時,對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利用“薦股軟件”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嚴肅處理。
記者了解到,在多個部門、各地方政府及各地公安司法機關支持下,整治利用網絡等媒體從事非法證券活動已經形成常規工作機制,取得了一些成效。相關部門查處了一批以“薦股軟件”名義從事非法證券投資咨詢活動案件,一些不法分子受到了法律制裁。
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負責人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證監會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充分發揮合力,動員社會力量建設性參與、監督和整治非法證券活動;二是研究切實可行措施,配合有關機關進一步強化網絡媒體和手機短信監控凈化工作,要切斷非法證券活動信息傳播渠道;三是加大案件查處力度,打早打小,打苗頭,露頭就打,把搞非法證券咨詢和非法委托理財的幕后黑手揪出來;四是各方警示教育、風險提示信息對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全覆蓋,多載體、多形式、更大范圍曝光典型案例,宣傳教育有效才能減少投資者上當受騙;五是合法證券經營機構的服務要跟上、要補上,對中小散戶的服務要引導、要提升,以此來減少非法業務的生存空間。
對于投資者而言,同樣需要有自我保護能力。比如,要慎重對待“股吧”傳聞,“股吧”里無價值的信息多,往往是信息操縱的場所之一,可能誘導散戶跟風進入圈套,也可能為的是促使投資者頻繁交易。
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負責人介紹,此前浙江省有一投資者訴電視臺虛假證券信息案,雖然相關人員被判刑,官司打贏了,但是投資者未經審慎判斷、輕信廣告內容,亦存在過錯,法院適當減輕了被告的賠償責任。
“總之,凡是想賺快錢、賺大錢、一夜暴富的,最終都會適得其反?!痹撠撠熑苏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