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這則虛假消息經過網絡迅速傳播,正成為近幾天人們街談巷議的焦點。一邊倒的輿論,掀起了網民對腐敗官員的痛斥。但謠言止于真相,相信山西省相關部門的調查結果,會對事件的平息有一定幫助。而透過這起事件釋放的負能量來看,我們需反思的地方著實也有很多。
公眾對社會公平公正的渴望,表面上呈現出對腐敗現象的深惡痛絕、對為富不仁者的極度反感,這體現了一種普遍的社會情緒。眾生喧嘩的輿論場中,這種情緒很容易在特定事件上,以某種方式喧泄出來。假新聞引起真關注,無疑與有關人員利用了這種對立的社會情緒有關。
再者,網絡信息真假并存,魚龍混雜。隨著微博等社交媒體的飛速發展,一些虛假消息找到了更“廣闊”的滋生空間,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一些媒體從業人員對相關問題缺乏把關意識,對新聞事實沒有嚴格的核實調查,一味追求消息的爆炸性,在一定程度上對虛假消息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虛假消息的炒作,偶然之中也有必然,這也應引起新聞界的高度警覺。網絡新聞、傳統新聞管理中存在一些弱項極需強化規范,尤其是媒體社會責任、職業道德上存在的不足迫切需要重視。
虛假消息并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夠及時發現真相、公布真相,謠言傳言就會被揭露拆穿。而且真相公布得越早越全面越客觀,虛假消息帶來的不良影響就越能被最大限度降低。這一點需要有關部門采取切實措施,及時啟動應急預案,迅速高效調查了解,第一時間發布真實權威信息,切實維護保障公眾的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