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作案特點分析
作案人群:通常以單獨或者2至3人作案居多,年齡較輕,思想較為前衛,對于快遞行業和網絡有較深的了解。
作案對象:此類受害者通常為經常網購的市民,或者自己個人的信息在不同場合泄露過,有一定貪便宜的心理。
作案手段:騙子從非法渠道獲取客戶的快遞訂購單,并實施各種詐騙。
快遞詐騙案例
騙局一:栽贓陷害型
騙子先打電話自稱是快遞公司人員,告訴你有快遞物品,但由于天氣潮濕看不清具體地址、姓名,只知道電話,請你提供地址、姓名。然后就有快遞公司投遞人員上門送來物品,一般會是假煙假酒,請你簽收。看到有東西送來,許多人便不問來處,隨意簽收。只要你一簽收,隨后就會有人打電話告訴你:快遞你已經收了,必須按他們給出的銀行賬戶匯錢,一般索要數萬元,如果你不肯給,便有討債公司或社會上不良人員上門騷擾。
騙局二:內鬼使詐型
“快遞員”從中使詐。曾經有一位女士網購了化妝品,在收到包裹支付郵費后,較為大意沒有檢查,當打開包裹時,發現自己購買的高級化妝品竟是6瓶廉價的潤膚甘油,在與廠家聯系后,雙方協議,再發一次貨。當包裹再次送來時,這位女士的先生當面打開了包裹,發現仍是假貨,隨即抓住了準備逃跑的快遞員。據這位“快遞員”說,自己根本就不是快遞員,他受雇于某快遞公司員工,而該員工則利用工作之便,將客戶的真包裹以拒收為由退回,再拿著假包裹去詐騙客戶的貨款及郵費。
騙局三:自導自演型
騙子先以郵政工作人員身份,給受騙人打電話(或是語音電話、人工電話、短信),告知受騙人有包裹,因為內有毒品等違禁品被警方查扣,并提供一個警方電話,讓受害人與警方聯系。其實,這個“警方”電話是騙子利用網絡虛擬號碼捆綁的。受騙人打通電話后,對方會自稱是毒品犯罪調查科民警,讓受騙人與銀行方面聯系,給銀行卡升級或將錢轉存入所謂的“安全賬戶”,并會特別強調,此事關乎事主清白,要求事主不能向周圍的人透露,最終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而事主往往將錢轉走后,才意識到被騙。
防范措施及警方提示
1.一旦收到郵包或快遞來的物品,先當面打開查看貨物后再付錢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收貨過程中發現異常等情況,網購者可以拒簽快遞單,并與賣家聯系。
2.盡量銷毀或涂抹廢棄訂單上的主要信息。
3.家里由老人簽收快遞的,子女要提醒長輩不要上當。
4.遇到陌生電話時一定要引起注意,千萬不要輕易將個人信息泄露出去。
5.如遇稱警方來電可回撥110進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