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上海市公安局今天向媒體通報了近3年來偵破的3起較典型的金融犯罪案件。其中,去年破獲的“4?26”網絡信用卡詐騙案,與傳統犯罪不同,呈現新型金融犯罪特點:利用科技手段和網絡渠道,跨地域聯手犯罪。
2012年初,上海警方陸續收到群眾舉報稱,他們名下的信用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他人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實施網購交易,被騙金額達百萬元。而交易的網絡商家則稱,對上述信用卡被盜刷并不知情。上海公安經偵部門成立專案組展開偵查,在梳理匯總各發卡銀行反饋信息時,又發現被冒用信用卡有20余張,總涉案金額上升至200余萬元。
由于信用卡被冒用過程全部通過互聯網實施,如何在虛擬空間,抽絲剝繭最終鎖定犯罪,是偵查員遇到的巨大難題,且犯罪嫌疑人具有較強反偵查能力,這使案件查證工作一度處于被動狀態。偵查員通過對所有涉案銀行卡及網購平臺上近2000筆交易進行仔細梳理比對,縝密分析,摸清了作案手法。在對被盜刷信用卡資金流向進行追蹤排查后,最終鎖定了本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
2012年6月,經偵民警果斷收網,分別在上海市虹口區的兩處民宅內,抓獲了丁某、劉某、田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經過審訊,他們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專案組還遂循線追蹤,輾轉湘、渝、貴等地抓獲彭某、靖某、趙某等犯罪嫌疑人,一舉清除了這一潛伏在互聯網上,實施信用卡詐騙犯罪的跨地域犯罪團伙。目前,該案已經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據經偵民警介紹,本案中查獲作案用公民個人信息3000余條,為40余名持卡人挽回損失近百萬元。
警方提示,網絡信用卡詐騙案得以實施,很大原因在于不少持卡人輕忽個人信息安全,將留有個人身份證號碼、家庭及戶籍住址、單位及地址、信用卡賬單地址的物品隨意擺放或隨便丟棄而造成的。一些持卡人只圖方便,結賬時隨意將信用卡交與他人,一旦卡面信息被謄抄,就可能會被延伸利用。此外,持卡人還必須重視信用卡異常操作、異常交易短信提示,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聯系發卡銀行并向公安機關報案。進行網上支付時,要選擇正規網購平臺,慎重選擇支付方式,一旦發現詐騙網站,要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