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在2013年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提出,需進一步規范網絡監督的形式。
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消息,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達到5.3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9.9%。
5日,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寧波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向記者表示,如今網絡監督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起監督、監管的作用,由于其可操作性和廉價性,成了民眾舉報的重要手段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監察部部長兼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馬表示,網絡是反腐的有效渠道,但不是“終極”手段,“目前一些不實信息的存在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網絡的爆炸式發展帶來了海量信息,也使網絡監督存在信息良莠不齊、權威性不足、個人隱私被侵犯等許多問題,虛假信息、誣告陷害等衍生出的網絡暴力時有發生。
傅企平說,眼下網絡在提升其監督力量的基礎上,還要“綠化”網絡文化土壤和制度環境,通過加強網絡道德規范體系建設,使網民在進行輿論監督時,能以理性思維代替“情緒表達”。
馬認為,只有通過加強各個方面的法制,對一些網絡行為做出規范,網絡反腐才有望進一步發揮出積極作用。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國浩律師事務所律師施杰認為,“網絡立法至少應從保護公民權利和制約公權力濫用兩個角度加以完善?!彼硎荆谝幏毒W絡聲音的同時,應注重尊重并保障公民正當的權益。
從保護公民權利的角度出發,施杰建議出臺《網絡個人信息保護法》,保護公民正當表達意志的權利和捍衛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優化網絡民意表達環境,遏制網絡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