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來自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的網購用戶規模已達2.42億人,全國每六人中就有一人參與網購;網購交易規模也突破了一萬億人民幣大關,網購交易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5%。然而在網購蓬勃發展的同時,網購市場上泛濫的山寨產品、劣質產品也飽受詬病。這不僅使消費者蒙受精神和財產上的損失,也大大降低了人們對于網購的信心和熱忱。假冒偽劣產品,業已成為阻礙網購市場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如此嚴峻的形勢,也敦促電商平臺經營者痛下決心高舉打假大旗,整肅網購環境。
據悉,此次合作,旨在將電商企業的互聯網技術與有關部門的專業執法能力相結合,在信息上報、線索共享、案件研判和專業培訓以及具體工作承接和協作等方面多頭推進。
由于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的每一筆交易,后臺都留有記錄,每個售假者的信息都有跡可循,因此,電商充分運用這一技術優勢,將為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及時發現假冒偽劣商品信息、及時提取和確認相關證據、及時查處犯罪行為提供有力的支持。
為保證合作活動的順利展開,電商識別假貨與信息處理的技術手段也需完善。專家認為,電商企業應加大在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方面的資源投入力度,擴大專職的知識產權保護團隊,完善后臺智能管理系統,以提升平臺監管能力。在配合有關行政執法部門開展工作之外,電商也需增強自身的自凈能力。對于涉嫌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賣家,要加大懲處力度,通過曝光平臺,定期披露賣家的經營指數和售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