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為有效遏制電信詐騙案件高發多發勢頭,進一步防控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保護群眾的財產安全,《曲靖市防控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規定》將于6月1日正式出臺實施。這標志著我市 “以防為主、以打為輔、多措并舉、綜合治理”的多部門聯動防控打擊電信詐騙的長效機制初步形成。
5月20日,云南省曲靖市政法委、綜治委組織市公安局,以及通信、金融、郵政等相關部門集中討論、修訂《規定》征求意見稿,共商防范電信詐騙的對策。據悉,《規定》(征求意見稿)共有5部分20條,不僅明確了防范和打擊電信詐騙工作的組織領導部門,還明確了公安機關、電信行業、各家銀行和金融系統的職責;為使防控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工作落到實處,《規定》還針對相關部門可能出現的違法違規經營、工作不力等情況制定了罰則。同時,《規定》對宣傳教育聯動機制、防范打擊快速查控機制、公安通信聯動防控機制,切實增強打擊防范電信詐騙犯罪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具體要求,呈現出不少亮點。
亮點一:管住源頭
《規定》要求,新辦理移動手機卡、固定電話、寬帶等業務時,業務人員必須要求出具本人身份證明,復印簽字后存檔。持他人身份證代辦業務的,應當依法要求提交授權委托書,查驗代理人身份證,經核對無誤后,復印簽字后存檔,并將代理人信息錄入系統備查。
一人申請辦理三個或三個以上手機、電話卡、號碼業務的,應當提交書面申請,報請部門主管領導審批。
對連號群發200條以上的短信應當進行合法性審查。
亮點二:守住最終匯款關
銀行部門要嚴把轉賬、匯款環節,最大限度減少被害人損失。銀行柜臺將專門設計轉賬、匯款風險提示單,對辦理銀行轉賬、匯款業務前,要進行告知和提醒,要求客戶在風險提示單上簽字確認。在柜臺進行5000元以上轉賬,匯款必須由持卡人出示本人身份證;持卡人與銀行卡身份信息不符的,應要求持卡人出示卡主身份證。
金融部門將建立電信詐騙案件銀行賬戶快速查詢和“止付”機制以及虛假身份賬戶、犯罪賬戶和洗錢賬戶查詢凍結清理機制。接到市民舉報、公安機關通報涉嫌犯罪的賬戶,銀行應當立即進行核查,依法采取止付、凍結、清理等措施。
亮點三:明察暗訪促落實
市工商局、工信局、人民銀行、銀監局等應當根據職責和管轄的相關規定,加強對電信行業網店、銀行分支機構的監督和管理,經常性地開展檢查,發現違法違規經營的,依法嚴肅處理,處理情況通報該部門,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亮點四:加大宣傳提示防為先
《規定》要求,電信行業每兩個月至少應向手機用戶群發一條防范電信詐騙的公益《警示短信》,普及安全防范知識。
公安機關應當根據不同時期的發案特點,經常開展案情研判,針對性的向各成員單位提供信息、素材和宣傳材料。同時將防范電信詐騙的宣傳資料在各重點部位張貼,在企事業單位、機關、社區、學校等顯眼位置張貼,利用多種傳媒和渠道廣泛開展宣傳防范工作。
金融部門要在ATM機顯眼位置安放防控電信詐騙的宣傳資料,逐步建立ATM機、網上銀行轉賬、匯款自動警示欄,通過系統語音或字幕等多種措施提示客戶防范電信詐騙。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金融、通信業的快速發展,借助于手機、固定電話、網絡等通信工具和網銀技術實施的非接觸式詐騙犯罪迅速發展蔓延,花樣翻新。據統計,2011年,曲靖市立電信詐騙案件483件,被騙現金850萬元;2012年立案750件,被騙1468萬元;今年1至3月共立案168件,被騙324萬元;電信詐騙已經成為社會的公敵、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