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寧波海曙區一女子炒股被騙11萬元,最近通過警方追回9萬多元,而犯罪嫌疑人一直沒抓到。昨日,市公安局借此案例專門提醒市民注意防范電信詐騙。
去年4月中旬,股民張女士在某網站購買了一個炒股軟件。兩個月后,她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姓丁,是該網站工作人員,這次電話回訪是詢問炒股軟件的效果。張女士對這個炒股軟件的評價不怎么高,對方就給她推薦了“炒股老師”梁某。
沒多久“老師”就打來了電話,聲稱只要是他推薦的股票,每個月的利潤不少于10%,但需要先交一筆35800元的“咨詢費”??磳Ψ秸f得頭頭是道,張女士有些心動,第二天就匯錢過去了。收到錢后,“梁老師”稱會讓同事張某一對一指導張女士。指導幾次后,張女士發現張某水平一般,雖有收益,但和當初承諾的10%有很大差距。
張女士打電話找到梁某,稱他同事的水平不行。這時,梁某告訴她,想要更好的信息,就先匯10萬元過去,張女士當場回絕了。梁某說:“要不你給專家送點禮?私下送7000元就好了。”想想數額不大,張女士同意了。
由于平時太忙,張女士把這事放在了一邊,“專家”也沒再來電話。直到去年9月18日,張女士突然接到一陳姓男子的電話。對方也自稱是這個網站的,說張女士被人騙了,公司“董事長”將親自處理這事。第二天上午,“董事長”給張女士打來電話,稱為了彌補她的損失,可以給她一個很好的股票信息。但為了保證信息不外泄,要交10萬元押金,日后再退還。
幾經考慮,最后張女士沒有禁受住誘惑,把錢匯給了“董事長”。發現對方手機再也打不通后,張女士知道自己上當了,立馬聯系了被“董事長”稱為“騙子”的丁某和梁某。對方卻說,“董事長”才是個騙子。
張女士報了警,但無法提供那個網站的網址。而警方在調查中發現,張女士匯錢進去的那個銀行賬號在上海多地取錢,但四個地點的ATM機監控顯示,取錢者不是戴著鴨舌帽加口罩,就是戴了摩托車頭盔,根本看不清人臉。
經過調查,民警發現賬戶里還有9萬多元錢,隨即向銀行申請凍結,后又確認賬號開戶人為廣東一名高三學生羅某。民警趕赴廣東調查,羅某卻告知他曾丟失過身份證,對此事一點也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