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一個簡單的電話最多能騙多少錢?很多人都會問這個問題。剛接觸此類案件的警察可能也不會例外。公安部門統計表明,深圳王先生創下中國大陸電信詐騙案單筆之最――他一次被騙2264萬元人民幣。近年來從荊門市的發案統計表明,該市電信詐騙案單筆被騙金額為36萬元,京山縣單筆被詐騙金額達28萬元。他們的身份更令人唏噓不已,兩人都是老年婦女,區別在于一名是政府退休的普通的公務員,一名是個體小商販。可以說,她們被騙的幾乎是一生的血汗錢。
許多受害人幾十年的積蓄被騙一空,為什么總有人飛蛾撲火,前赴后繼去上當受騙。犯罪團伙被公安機關如韭菜般“割”了一茬又一茬。
筆者通過實地采訪,試圖弄清人們為什么被騙,公民的個人信息又是如何到了犯罪團伙手中等問題,讓人們增強防范意識,避免上當受騙。
不想天上掉餡餅
只是怕“牽扯”違法反被騙
或許以前,人們聽得最多的都是貪心被騙,比如挖到“金元寶”、撿到“金烏龜”之類的案件,警方總是提醒市民“天上不會掉餡餅”,但在電信詐騙案中,所有上當受騙的人并不是想得到意外之財,他們只是更怕被牽扯進違法犯罪或者遭受財產損失的漩渦里,于是,被騙子牽著鼻子走,最終陷入了“折財遭災”的陷阱。
2011年9月29日上午9時20分,在單位上班的中年婦女汪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是湖北省公安廳禁毒總隊的陳警官的電話,稱其銀行賬戶涉嫌販毒洗錢,現該案已移交至檢察院。然后又將電話轉接至“省銀監局”,一名自稱是省銀監局的“楊科長”的人,講汪女士確實涉嫌一宗“洗黑錢案”,稱目前已成立專案組進行偵查,準備凍結其名下的所有資金,為表示其清白,“楊科長”對汪女士說要將其名下的資金全部轉到指定的安全賬戶上,詳情咨詢電話也隨之記錄。隨后汪女士通過“114”查詢“陳警官”所給的電話確實是湖北省公安廳禁毒總隊的電話,汪女士即對此信以為真。為洗清嫌疑,她按對方的要求在ATM機上進行操作,將銀行卡上的所有5萬元現金轉到所謂的“安全”帳戶上,結果被騙現金5萬元
當年10月19日中午12點多,京山縣55歲的退休女職工王某又被同樣的手法被騙卡上現金 10萬元。
通過串并案,同樣的警情在京山縣相鄰的其他地方也有發生:2011年10月8日,荊門市城區57歲的老婦人劉某被騙36萬元“血汗錢”。這筆錢是劉某丈夫因病去世后單位下發撫恤金和全部積蓄,是準備給孩子籌措的購房款。錢被騙后劉某欲哭無淚,肝腸寸斷,幾乎每天徘徊在生死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