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核心提示:銀行員工“多管閑事”,識破一起電信詐騙,保住了鄭州市民蘇老太太的18萬元(詳見本報6月19日A06版),而這樣的幸運,不是誰都能碰上的。
5月3日至11日,老太袁某被騙100余萬元;6月8日,63歲的劉某被騙87.95萬元……昨日上午,鄭州市公安局對外通報,今年1至6月份,全市共發生電信詐騙犯罪案件170余起,被騙金額巨大。是老年人防范意識差,還是騙子“道行”太深?記者走近警方,通過大量案例,請教心理專家以解構騙局,警醒市民。
【公布案例】
電信詐騙掏空老人錢財
“在我們調查的所有詐騙案中,電話詐騙是最‘狠’的招數。一個電話就可騙走市民的全部積蓄,讓人傾家蕩產?!编嵵菔泄簿中虃芍ш牰箨牬箨犻L呂傳平說,目前電話詐騙態勢依舊猖獗。
4月份,鄭州某大學一退休教授被騙走44萬元;5月3日-5月11日,8天時間里,老太袁某因電話詐騙,被騙轉賬一百余萬元;6月8日,騙子以身份信息泄露、高清機頂盒欠費為由,騙走63歲的鄭州市民劉某87.95萬元;6月16日,鄭州一退休醫生被騙走百余萬元……數字背后是一個個慘痛的教訓!失去的,可能是一輩子的積蓄。
采訪時,鄭州警方表示此類電信詐騙是利用高科技實施遠程犯罪。
行騙的技術手段
詐騙分子借助通信線路或銀行網絡實施詐騙。他們在國外、境外建立詐騙網絡平臺或利用境外服務器架設詐騙網站,運用網絡電話技術任意設置虛擬號碼行騙,給偵破帶來很大難度。
【解構騙局】
詐騙三步驟,環環相扣
面都不見,只是動動嘴皮,就能讓很多受害人傾囊而出。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騙子之所以能頻頻得手,確實有一番“本事”。
每一個騙子都做足了“功課”。只是現行的詐騙手法,更加善于利用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理由,如以前理由多是“電話欠費”,而現在是“法院傳票”、“信用卡透支”、“郵件藏毒”、“醫藥卡停辦”、“高清機頂盒欠費”、“電費激增”等各種理由?!膀_子善于抓住每個接電話人的心理,看人下菜。其實,騙子的每一次對話都是一場心理博弈。”呂傳平分析說。
行騙的常用步驟
鄭州警方通過梳理大量典型案例,發現電話詐騙的腳本一般都是這樣的:
1、突然接到陌生電話,告訴你一些涉及你、暫時無法確認的事情,如法院下發傳票,或者公安局等部門的電話
2、利用你的擔憂和害怕心理,勸說你把錢轉到某個“安全”的銀行賬號
3、受害者轉賬后,錢很快被騙子轉走
案情總結:
鄭州大學心理學系一位教授分析說:縱觀行騙過程,就像趙本山和范偉演的那個經典小品《賣拐》一樣?!摆w本山”不斷給人心理暗示,不斷給人下套,最終使腿腳正常的“范偉”覺得自己真的瘸了,心甘情愿買下了拐。
【防范提醒】
可疑電話“四注意”
謹記公檢法不會電話辦案
這么多案例,哪些人易于受害呢?呂傳平剖析稱,目前受害者多為中老年人,其中女性和知識分子占相當大比例。
“相比之下,女性情緒更易受外界因素影響。這也是此類電信詐騙案中,女性受害者較多、被騙金額較大的原因之一?!编嵈笠恍睦韺W教授剖析。
另外,該心理學教授還表示,文化程度并不代表人的社會化程度。文化程度較高的人,甚至職業與財經相關的人,也并不見得社會接觸面更寬,“有些人的工作、生活,其實與社會現實關聯度并不高,社會化程度低,受騙概率就高”。
警方提醒說遇到電信詐騙,最好謹記防騙“四不”?!按送猓瑢@些騙術所涉及的基本常識,很多年輕人懂,希望能把這些信息在家庭聚會時分享給親友,特別是家中的老人,他們未必懂,因為總有人上當?!眳蝹髌教嵝选?/FONT>
“四不”對付電信詐騙
不輕信。公安、檢察、法院、金融等部門電話根本不能直接轉接;公安、檢察、法院從來不會采取打電話的方式辦案。
不透露。不要在電話中透露任何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
不轉賬。公、檢、法系統不會設立所謂的“安全賬戶”,更不會用電話通知的方式讓百姓轉賬。
不上當。對“000”開頭的國際網絡電話要謹慎接聽;接到可疑電話,撥打110報警,或者自己直接撥打相關單位電話進行求證,不要相信所謂的轉接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