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一、發送電子郵件,以虛假信息引誘用戶中圈套。不法分子發送大量欺詐性電子郵件,郵件多以中獎、顧問、對賬等內容引誘用戶在郵件中填入金融賬號和密碼,或是以各種緊迫的理由要求收件人登陸網頁提交用戶名、密碼、身份證號、信用卡號等信息,從而盜竊用戶資金。
二、利用虛假的電子商務進行詐騙。不法分子在知名電子商務網站發布虛假信息,以所謂“超低價”、“免稅”、“走私貨”、“慈善義賣”等名義出售商品,要求受騙者先行支付貨款達到詐騙目的。
三、利用即時通訊工具或網游交互平臺發布等方式實施詐騙。不法分子往往會通過QQ等即時通訊工具或者利用游戲交互平臺向網民發送誘人的“官方中獎”信息,然后根據其提示要網民訪問事先設計的假冒官方網站進行確認,誘使網民信以為真,進而以“交稅”、“運費”、“保證金”等由實施詐騙。
四、“六合彩”和代理炒股詐騙。不法分子架設虛假的“六合彩”網站或股票、基金網站,以提供內幕性消息、代理炒股、包賺不賠、“先給甜頭”等誘人信息騙取受騙者會員費,進而以種種理由讓受騙者繼續交錢,讓受騙者無法自拔。
五、利用QQ好友詐騙。不法分子事先與受害者同學或者朋友進行QQ視頻聯系,截取對方視頻,發送含有木馬的文件或電子郵件竊取對方密碼,進而以朋友同學名義與受害者視頻聊天,以“出事”、“急用”為借口騙取受害人錢財。
六、手機短信詐騙。由存儲手機號碼的電腦控制的手機短信“群發器”發送大量虛假的信息,以“中獎”、“退稅”、“投資咨詢”、“銀行賬號已換”等名義誘騙受害者實施匯款,轉賬等操作。
七、電信詐騙。不法分子利用電腦改號軟件,以來電顯示為“司法機關號碼”或“電信部門號碼”等方式,撥打家庭電話或手機,聲稱“電話欠費、身份證或銀行賬戶泄露,被犯罪分子所用,司法部門正在調查”為由,誘騙受害者將銀行賬戶內資金轉賬到不法分子賬戶。
八、釣魚網站詐騙。不法分子利用各種手段,仿冒真實網站的URL地址以及頁面內容,偽裝成銀行、票務及其他電子商務等網站,或者利用真實網站服務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站點的某些網頁中插入代碼,以此來騙取用戶銀行或信用卡賬號、密碼等私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