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近日, 張家口市公安局向泄露和販賣個人信息的幕后黑手“亮劍”, 將一個涉嫌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窩點一舉搗毀。截至8月9日, 33名嫌疑人落網, 查獲被獲取和販賣的各類公民個人信息1000余萬條, 繳獲作案銀行卡500余張, 作案電腦近百臺。
隨著不法分子的落網, 個人信息非法交易的黑幕也被揭開。1
利用信息推銷產品,人員分工明確
“破小案 保民生” 嚴打整治專項行動是張家口市公安局親民為民接地氣之舉措。
2012年12月28日, 張家口警方獲悉, 高新區某寫字樓的一家個體公司涉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隨著深入調查,這個專門利用非法獲取的他人個人信息進行藥品、 保健品和收藏品推銷的犯罪團伙浮出水面。
今年3月4日, 由張家口警方成立的專案組趁勢撒網, 將張某、 田某一舉抓獲。 現場查扣3臺電腦、 非法獲取的信息詳單10600余條及電話、 銀行卡、網銀支付器等大量涉案物品。
經查, 這家個體公司有三位“股東” ---駐守在張家口的張某、 田某和盤踞在北京的杜某,三人分工十分明確。 張某和田某負責多渠道收集他人個人信息進行網絡電話營銷, 杜某則根據信息中的有意購買者要求進行備貨發貨。 為獲得更多利益, 該公司還招募30名工作人員, 冒充北京各大醫院、 藥房的人員, 按照張某和田某獲取的信息, 使用網絡電話進行一對一推銷。 如果對方有購買意愿, 杜某便將所購物品從北京以快遞方式發送出去。 比如一盒6塊錢的藥可以賣到60塊錢,其中的利潤很大。 當然, 這些藥品都是鮮為人知的新型藥品,即使有人質疑, 卻很不容易找出破綻。
“以前從網上下載過個人信息, 但是打100個或者1000個才能有一個用得上。 后來也編過號段, 用網關群發短信, 但是效果都不如買來的信息有針對性有效果?!?張某覺得自己這次丟人丟大發了。 “不過仔細想想, 有人買了信息是做生意, 但也不排除有人拿這些信息干壞事。 不管自己是有意還是無意, 都要為自己犯下的錯負責!”2
行程萬里,輾轉8省市,揪出“中介商”張某和田某的信息是從哪兒得到的呢? 在張家口警方發
起的凌厲攻勢下, 顧某、 武某、 黃某、 周某、 王某等向張某和田某兜售公民個人信息的“中介商” 相繼成為網中之魚。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專項打擊行動中, 專案組順線追蹤、抽絲撥繭, 輾轉深圳、 東莞、合肥、 孝感、 石家莊、 丹東、武漢、 北京等地, 行程萬里,先后將涉嫌非法交易公民個人信息的12名犯罪嫌疑人抓獲。
其中, 黃某年齡最小, 年僅 22 歲。 3 月 12 日, 專案組成員李巍、 馮震生、 張坤等人奔赴東莞抓捕 24 歲的胡某。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 對一棟幾乎都是外地出租戶的筒子樓進行排查, 發現2樓一家住戶比較可疑。 經了解, 住在這里的正是胡某, 但是門鎖著, 房東又不給開門。 于是, 馮震生安排其他隊員原地蹲守, 自己和張坤、 李巍到亂哄哄的街道上 “掃街” 搜尋顧某。 沒想到, 顧某和另外一個叫彭某的小伙子正在街上溜達, 正巧遇上了馮震生。 隨后, 在他們居住的樓里, 找到兩臺作案電腦。 訊問得知, 房東的兒子黃某是同伙。 最后, 正在街頭打麻將的黃某被抓獲。 原來, 這個 90 后 “三劍客” 自去年 12月開始通過QQ群以每條 1 毛或者2毛的價格購買了20余萬條個人信息, 然后以每條 3 毛或者4毛的價格賣給他人, 從中牟利5萬元。 此外, 為了擴大交易, 三個人在互聯網上建立了 “誠信數據交流群”、“電購回放中心” 等 4 個 QQ群。
“一天吃一頓飯, 兩天能睡上兩個小時就不錯了。 累不說, 還碰上嫌疑人岳父拿菜刀亂砍……” 今年37歲的馮震生已經是具有 17 年刑警經歷的“資深刑警” 了。 4 月 16 日,在武漢孝感將嫌疑人武某抓獲, 一番突審后, 得知李某是同伙。 當天夜里, 傾盆大雨一直在下, 馮震生、 燕軍和隊友帶著武某到李某岳父家指認。但是, 看到李某要被帶走, 李某的岳父沖進廚房拿了一把菜刀出來沖著馮震生等人亂叫亂砍。 李某的妻子、 小舅子、 岳母等人推推搡搡將民警推出門外。 馮震生和隊友站在門口雨地里, 和當地警方一起苦口婆心做工作, 才將李某帶回。3
1400 元投入8 萬元收益,賺錢很容易
網名叫 “數據專家” 的周某今年 29 歲, 3 月 13 日在深圳落網。 2008年, 在保險公司上班的他, 瀏覽網頁的時候,偶然間彈出的窗口讓他產生了一個念頭: 既然有賣信息的,何不買來一些, 好推銷保險呢?
“當時想買和工作相關的個人信息, 可是賣方不單獨賣,于是花了1400塊錢, 打包買了幾十萬條?!?周某說, “這些信息, 對工作而言, 真正用上的不是很多?!?/P>
2010 年, 周某到證券公司上班, 覺得手頭上的這些信息不再有用, 于是當看到有些從事電視購物的人員在網上吆喝要購買個人信息, 他便將信息中和電視購物有關的個人信息賣了出去。 “后來, 加了一些QQ 群, 只要看到別人有購買的需求, 就開始賣。 一條信息1毛到3毛不等。 當時1400塊錢買的信息, 賣了十幾次, 賣了8萬塊錢?!?/P>
周某掌握的他人個人信息中, 分有車主、 電視購物、 酒店會員、 全球通客戶資料等類別, 包含個人姓名、 住址、 電話等。 為了方便自己銷售自己的信息, 他還建立了 “電視購物群”。
周某落網后, 警方在他的電腦中提取涉及公民個人信息文檔 2286 個, 公民個人信息325 萬條, 他自己有 45 個 QQ號, 加入了 204 個 QQ 群?!靶畔⒍荚?QQ 群里賣給了一些搞化妝品的、 賣手機的人,有北京的、河北的、上海的……”去年剛剛結婚, 孩子馬上就要出生的周某深感后悔。 “沒有經受得住金錢誘惑, 碰了線,只能怪自己!”4
“技術骨干”很郁悶,一不小心成“內鬼”
需求滋生市場, 利益刺激欲望。 張某和田某從顧某、 鄭某、 王某等人手里花錢買公民個人信息, 靠的是一臺電腦、一條網線、 一個QQ號。 張某和田某在 QQ 群里尋求信息,手頭掌握信息的人便爭先恐后出售。 購買者和出售者只是鍵對鍵交流, 卡對卡交付。 一條信息, 少則幾分錢, 多則兩塊錢。
按理說, 公民的個人信息基本都是獨立的、 零散的, 那么又是誰在收集這些信息呢?在這起案子中, 山東省電信公司的技術骨干王某某便充當了一個 “信息源” 的角色。
8 月 6 日下午, 記者在張家口市看守所見到了王某某。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他, 大學畢業后便到電信公司上班, 經過12年的努力, 成為公司不可多得的 “技術男”。 2012年12月份, 王某某在一個創業群結識了一個叫王某的人向他咨詢,能不能提供一些私人電話, 公司需要分析消費行為以便對客戶進行反向針對營銷。 在王某再三承諾不會拿這些信息胡亂非為的情況下, 王某某將 10萬多條他人個人信息從電信系統中拷貝下來, 通過QQ傳給了王某。 隨后, 王某以一條信息 3 毛錢的價格支付給王某某。
年薪10萬, 剛剛結婚半年多的王某某說自己非常懊悔?!耙詾槭墙韫ぷ鞅憷麕土伺笥岩粋€忙, 卻沒想到自己碰觸了法律這根線。 最近一直在反思, 自己到底錯在了哪兒, 現在終于明白了!”5
“三難”讓公民個人信息集體“裸奔”
幾分錢買一條信息, 幾毛錢賣一條信息。 目前, 個人信息被泄露已呈現出泄密渠道多、 范圍廣、 程度深, 且形成黑色產業鏈的特點。 在力量天平的失守下, 隱私淪陷, 幾乎人人 “裸奔”。
張家口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四大隊大隊長古彥春說, 獲取和販賣個人信息犯罪成本低、市場需求大。 犯罪分子通過互聯網聯系, 目前已經形成個人信息買賣的黑色利益鏈。 上游是一些部門和行業從業人員將在工作過程中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 非法地提供給他人; 中游是在互聯網形成的數據交易平臺上, 大肆出售信息以牟取暴利; 下游則是犯罪分子利用這些公民個人信息進行推銷產品、 敲詐勒索、 電信詐騙等各種違法犯罪活動。 “收到幾個騷擾電話或許無所謂,收到幾條垃圾短信也能在接受范圍內, 但是如果由此滋生一系列如電信詐騙、 敲詐勒索等下游犯罪, 那危害可就不可估計了。 所以, 對待這種不法侵害公民個人信息之徒要嚴厲打擊?!?/P>
“因為 ‘三難’ 的存在, 使得公安機關打擊這種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具有很大挑戰。” 張家口市刑警支隊副支隊長樊建武說, “三難” 即:保密難, 一旦泄密, 買賣個人信息的平臺就會瞬間消失; 查處難, 涉案人員多, 涉及范圍廣, 需要多部門多警種多地域協同作戰; 懲處難, “信息源”、 “中介商” 及 “客戶”之間都是通過互聯網交易, 證據不好收集、 違法成本低、 法律又沒有細化規定。 “我們這次大規模行動, 受到省廳及公安部領導的高度重視。 由于目前還有1000多個涉嫌非法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嫌疑人分布在全國各地, 所以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統一專項行動, 目的就是深挖源頭、 揪出 ‘內鬼’、 拔掉 ‘毒瘤’, 摧毀非法數據平臺, 打掉依賴公民個人信息的下游犯罪活動, 遏制住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活動的猖獗勢頭?!?
守好防線,謹防信息“大盜”
我們在明處, 他們在暗處,我們是魚肉, 他們是刀俎, 面對越來越多的涉及到我們自己隱私的信息逐漸地被泄露出去, 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首先, 應該明白三個問題:是誰在收集我們的個人信息?他們用我們的信息做什么? 又是哪些人賣了我們的信息?
據警方分析, 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 主要有四類人員:各種所謂的 “私家偵探”、 各類中介組織、 一些擔保公司、專門的信息倒賣者。 其中,“私家偵探”, 往往以調查公司、 咨詢公司、 信息咨詢服務部、 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等名義出現, 通過買賣、 交換等方式大量收集個人信息, 比如身份信息、 房產信息、 銀行信息、家庭及子女情況、 手機開戶資料及通話清單、 保險信息、 酒店開房記錄等; 中介組織, 如房產中介、 收賬中介、 廣告公司等習慣有針對性的按其業務需要收集某一方面的信息; 擔保公司在從事放貸及擔保業務中核實相關人員的信息; 專門的信息倒賣者往往在網上發布專門買賣個人信息的廣告, 收集信息然后整理再加價賣給下家。
原本, 我們的個人信息只向特定部門提供, 結果卻被違法分子收集并用于各種非法用途。 那么, 究竟是誰在源頭上出賣了我們的個人信息呢? 總的來說, 主要是銀行職員、 通信公司員工、 中介人員等。
在此, 警方提醒: 要提高警惕, 不要輕易地將自己的信息過于詳細地告訴無關人員,防止信息外漏; 要增強安全上網意識, 盡量不要在互聯網上發布可能泄露個人信息的照片、 文字; 要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證、 護照、 駕照、 社??ǖ茸C件; 要妥善處理好含有個人信息的單據、 票據, 如實名制火車票、 快遞單據等; 如果感覺到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而且對自己的財產或者人身安全構成了威脅, 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