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不少網友發現,最先散播的虛假信息印象深刻,后來出現的辟謠帖和真相反倒被淹沒。對此,陳力丹認為,信息時代,“先聲奪人”的效果很明顯,不論是謠言還是真相,第一輪公布的信息相比較而言,更易獲得信任。他建議政府部門或辟謠者要認識這一傳播規律,在公布真相時,一定要把握時機,盡早公布,而且,不能簡單粗暴地辟謠,發布的信息要比謠言更加精確、更加具體,才更容易獲得信任。
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和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曉說,應當加強網絡中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對不加甄別就傳播虛假信息欺騙公眾的人應給與相應的信用處罰,同時加大立法對造謠者的打擊力度,讓網絡回歸到自由發言并且可信的環境。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龍鳳釗認為,治理網絡謠言一方面要強調法律,另一方面也要網民言行自律,提高網民和網絡運營者的法律意識和文明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