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不可否認,運營商作為垃圾短信發送通道的直接相關方,在治理過程中責無旁貸。節目播出后,中國移動緊急自查,隨后發表聲明稱,對公司在垃圾短信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深表歉意,誠懇接受媒體的監督和批評,同時,公司還提出三項整治措施。中國電信通過官方微博表示,一貫堅決反對垃圾短信,公司將進一步強化垃圾短信治理措施,堅決打擊、絕不手軟,努力為用戶創造良好的信息服務環境。中國聯通也高度重視,迅速責成相關部門在全集團開展專項檢查,并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自查自糾工作,對違規行為嚴厲查處。
媒體曝光,企業回應,這是新聞監督的有效成果。然而,垃圾短信多年以來一直是一大社會“頑疴”,光靠運營商的整治措施能否奏效?央視開的藥方是否找準了病根?垃圾短信治理,要害在哪里?
運行機制須弄清
“這種插單張手機卡的短信群發器每小時發600條短信,每天最少能發送14400條短信?!薄昂芏嗬绦哦际怯?06等特定數字開頭的號碼發來的,而這類號碼其實只有‘移動、聯通、電信’這三家運營商自己才能夠使用。”央視在《焦點訪談》節目中這樣說。
實際上,報道中的這些說法并不嚴謹。垃圾短信從技術上說最大的特征就是群發,實現機制有兩種:一種是手機間點對點群發短信,發送者多使用短信群發器。節目中露面的中關村銷售人員稱,短信群發器每小時能發600條短信,其實,這只是銷售人員的一面之詞。早在2009年,三大運營商就簽訂了《關于網間點對點不良短信息處理原則的備忘錄》,規定單一用戶每小時發送短信量上限標準為:非節假日發送信息流量為200條/小時、節假日為500條/小時。而迫于用戶投訴,大多數運營商實際執行的標準更為嚴格,比如上限為50條/小時,超過這一限額即會“鎖卡”。
另一種是端口類群發短信,106字段開頭的短信即屬于這種情況。據記者了解,目前,工信部和運營商都具有對端口類短信群發資質進行認證的資格,而由工信部核發的“三網合一”(即可以在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三個運營商網絡上群發)端口,大約占客戶總量的10%。具有106認證的多為正規機構和商家,只要獲得端口資質,短信的發送操作都由商家自己進行,工信部和運營商只負責對其管理。例如要求端口與企業須實名制對應,嚴格界定業務用途、發送對象、發送內容與時間限制,嚴禁將端口轉租給其他企業或為第三方代發,對垃圾短信投訴進行量化,并約定違約處罰條款等。
在實際操作中,的確會有一些獲得106資質的商家轉包給其他無資質企業群發短信,或是超過合同界限向其他用戶群發短信,這正是垃圾短信治理的重中之重。由于客戶均為實名制管理,并與合同對應,在客戶違反國家法律或法規、業務的管理規范時,運營商可依據簽署合同的違約處罰規定對客戶的端口進行禁用或關閉處理。另外,也有少數基層通信企業為了完成KPI違規開放端口,對此,三大運營商集團公司都表示一旦查明原因,要從重從嚴處理。
甄別攔截有難題
依靠運營商治理垃圾短信,從技術上說主要有限制群發條數、使用關鍵詞屏蔽、關閉發送端口等方式。然而,在許多情況下,垃圾短信治理之難,首先并不表現在技術和商業上,而是從概念界定上就有難題。
目前,用戶收到的群發短信大致可分四類:一是公益類,例如政府公告、交通提醒、天氣預警等;二是公共服務類,例如銀行、航空公司或運營商發送的余額提醒、航班狀態、業務辦理結果通知等;三是商業類,例如各種商家的打折促銷、培訓招生、房產中介等信息;四是淫穢、暴力、賭博、詐騙等違法信息。前兩類群發短信一般不被視為垃圾短信。對于第四類違法信息,相關部門有明確的定義,運營商也給予了堅決打擊。然而,第三類信息的種類和數量最多,這類短信的治理是最大的難點,其中最困難的環節就在于甄別。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第七條中指出:“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電子信息接收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電子信息接收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或者個人電子郵箱發送商業性電子信息?!痹摲l可視為迄今為止對垃圾短信最權威的法律解釋。按照該解釋,只要用戶不同意,就視為垃圾短信。然而,該法條在執行過程中卻存在不少問題。
如何判斷用戶是否同意接收短信?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者往往會辦理一些商場超市的會員卡,在房產中介咨詢信息,在網上購物等,這些過程中都會留下手機號碼,而這些信息又很可能被轉賣。在諸多商家的廣告短信攻擊之下,用戶不堪其擾,遂訴諸投訴,甚至將運營商作為投訴對象。類似情況,運營商無法掌握發送者與接收者的合同關系,判斷接收者的意愿并不容易,難以建立統一的屏蔽機制。
其實,運營商通常使用的關鍵詞屏蔽做法,在堵截點對點短信上雖然很有效,但是哪些關鍵詞是違法的,目前并沒有標準,像“發票”、“看房”、“匯款”等這些在垃圾短信中經常出現的關鍵詞,其實也是生活中的常見詞,不排除普通用戶在短信中也使用這些詞,用來作為屏蔽標準實則缺乏法律依據。
隨著治理工作的不斷推進,垃圾短信也出現了新的趨勢:一是群發頻次由原來的爆發式群發,逐漸演變成連續低頻式群發;二是短信內容中特殊字符、諧音字、繁體字等不斷增多,甚至出現了豎著看的短信體;三是智能手機的普及,驅動不法分子利用木馬程序控制用戶終端成為“肉機”,正常用戶在下載含有木馬程序的軟件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送垃圾短信;四是偽基站等新的技術手段出現讓一些不法分子鉆了空子。垃圾短信不僅給運營商帶來了商譽損失,也對運營商的技術構成了挑戰。
多方治理方奏效
“據調查,超過三分之二的垃圾短信其實都是三大電信運營商自己發送的。管好垃圾短信他們最有能力也最有責任?!鼻也徽撗胍暤恼{查結果是否科學嚴謹,我們看到,這種思路非常能代表社會對運營商的看法和希望。由于運營商是網絡經營者,社會往往希望運營商能有所作為,掐斷垃圾短信的通道。但是,由于現有法律只明確了垃圾短信的定義,尚未界定執法主體、執法手段和處罰措施,運營商目前只能按照一些部門規章和行業自律性文件的要求采取行動。但是,垃圾短信治理絕非運營商能獨立完成的工作,要根治頑疾,必須依靠多方努力。
我國之前缺乏對垃圾短信的法律規范,是造成垃圾短信長期以來越管越多、日益猖獗的原因。雖然全國人大在《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中對垃圾短信給出了定義,立法上已有重大突破,但是光有定義還遠遠不夠,還應進一步明確界定執法部門、執法流程、違法處罰、消費者賠償等內容,才有可能使法律落到實處。此外,我國目前對個人信息保護基本無法律規定,也助長了盜賣用戶信息、濫發垃圾短信等行為。
由于垃圾短信的傳播通道屬于工信部的監管范疇,因此,目前在國務院各機構中,工信部在垃圾短信治理工作中扮演了最為重要的監管角色。自2008年6月成立以來,工信部多次部署打擊垃圾短信行動,也出臺過多個部門文件指導運營商開展垃圾短信治理工作。今年4月,工信部再次發布《關于開展深入治理垃圾短信息專項行動的通知》,推動四項重點工作和六項技術標準。
三大運營商也從三大方面展開行動治理垃圾短信:一是嚴格推行端口類群發短信企業的認證,嚴格內部管理;二是嚴厲管理基層單位迫于考核壓力鋌而走險的行為;三是優化技術手段,建立垃圾短信過濾系統等。
不過,工信部和運營商雖然能管住垃圾短信的傳播通道,卻難以管住垃圾短信的源頭――內容制作者。在垃圾短信的生態鏈中,最為活躍且屢禁不止的恰恰就是大大小小的分銷商和內容制作者的行為。大量的垃圾短信分銷商活躍在互聯網上,線下也有不少短信群發器的銷售者,利用“偽基站”群發短信實施違法犯罪活動也開始在全國出現。管理這些垃圾短信制造者,涉及多個部門和行業:公安部門應全力打擊利用垃圾短信詐騙等不法行為;工商部門要規范企業的營業范圍,對于超過經營權的企業要嚴厲查處,對于沒有工商執照的垃圾短信經營者更應該嚴厲打擊;互聯網企業應該加大清查力度,對涉嫌制造發送垃圾短信的公司以及群發器賣家,應從搜索技術上予以過濾。
在垃圾短信的種種亂象中,給某一個環節開藥方是無法見效的。根治社會頑疴,不僅需要法律和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多部門的合作與努力,就連消費者自己也可以通過下載手機安全軟件、標記垃圾短信號碼,主動屏蔽垃圾短信,加入到治理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