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現如今,上網購物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然而,讓武漢青山區居民甘先生沒想到的是,老婆的一次網購經歷,徹底打亂了他的平靜生活,差點讓他放棄使用了4年的手機號。28日中午11時許開始,他的手機開始不停響起。截至當晚6時許,手機上的未接來電竟然多達180多個。(12月30日《長江日報》)
這是一次因為“差評”引發的“呼死你”事件,在事件中,消費者和賣家的關系本身屬于買賣關系,按照正常的市場秩序,對于商品可以給出一個合理的評價,而消費者也可以根據現實的情況做出判斷,到底是退貨還是索賠都是消費者權益??上Вu家開始采取各種流氓和無賴的手段的時候,作為消費者的買家往往處于弱勢。此刻,最該亮劍的不是別的正是法律的手段。否則,如果法律缺席,賣家更會變得猖狂不已,會采取更多變本加厲的手段對于買家進行騷擾,而這樣的騷擾本身已經涉及到隱私侵犯的范疇。
在網購的過程中由于給“差評”而受到恐嚇的并非孤例,有的人收到了賣家郵寄的壽衣,有的人遭遇到電話的死亡威脅,有的人則遭遇到各種垃圾短信騷擾??偠灾?,賣家之所以敢如此做,根源就在于法律的缺位。一方面,賣家到底應該如何經營,對于客戶應該采取什么態度,這些都應該受到法律的約束;另外一方面,如果買家給出了差評,賣家的哪些行為是屬于違法行為,應該接受何等程度的處罰,這些也應該是法律可以填補的空白。假如這些都沒有的話,顯然就會助長賣家的囂張氣焰,因為沒有約束的網絡市場最終受到威脅的將是每一個消費者的利益。
法律的缺位,不僅讓賣家氣焰囂張,更說明了網絡虛擬市場中存在的根本問題。由于網絡本身的虛擬性,導致很多行為界定與現實法律條文脫節,造成“法律真空”的境地。比如“呼死你”,即使買家報警后,也因為電話顯示“未知”而不能獲得最終的解決。而買家也往往留了地址和電話在那里,從而成為致命的把柄。不難看出,要破除這樣的亂象必須讓法律來亮劍,照亮網絡虛擬市場中法律的真空地帶,讓賣家的行為更加符合規范性和法治性,唯有如此,對于買家來說才能是福音。否則,當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遭遇到損傷的將是整個市場秩序。
當然,“呼死你”也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網絡賣家的手段之多可能都沒有發現,而杜絕其采取這樣的手段,不妨從現實中找模式。試問,在實體店的經營中似乎沒有遇到這樣的類似問題,這樣的“呼死你”無疑是網絡市場生存競爭本身的壓力重重導致,更是因為在這樣的壓力競爭過程中沒有法律的約束,法律需要亮劍,“呼死你”這樣的流氓手段才會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