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春節將至電信詐騙將高發
近日,市民李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某郵局的短信,稱其有一包裹未派送,要求其回電話聯系查詢。李女士按照短消息上所留電話致電查詢,對方稱受害人確有一涉嫌違禁品的包裹(內有一張數百萬元的銀行卡和一包白色可疑粉末),該包裹已被公安機關查扣,并提供了另外一個“辦案單位”的電話。按照對方提示,李女士繼續撥打“辦案單位”電話。撥過去后,發現竟是某公安局的“程控電話語音提示”,按照“語音提示”的引導,李女士最終轉接“人工服務”,一位“民警”告訴她,可能因其身份信息泄露,導致其被毒販利用,警方正在調查此案。并要求李女士將銀行賬戶的錢轉賬到指定賬戶作進一步調查。
民警告訴記者,該類包裹藏毒案件,就是電信詐騙案件新的表現形式。犯罪嫌疑人抓住現在人們喜歡網購,包裹往來頻繁的特點,打電話或發短信給受害人。一些缺乏防范意識的人會主動打電話過去核實情況,對方則冒充警察、銀行工作人員,以“卷入毒品交易”“銀行卡非常危險”等駭人聽聞的字眼令受害人方寸大亂,喪失基本判斷力。隨著新年、春節將至,按照以往的案發規律,這段時間將成為電信詐騙的高發期。而且騙子們的手法會不斷“創新”,而且往往與時俱進,越是社會上流行的事情,越容易被對方利用作為詐騙的噱頭,最終引導受害人轉賬匯款。
一臺電腦就能作案
在破獲一些電信詐騙團伙后,民警發現多數犯罪嫌疑人用于作案的工具僅為一臺電腦、幾部手機、一堆手機卡、銀行卡,一般投入不超過幾萬元。詐騙短信發送者只需根據每個城市的手機號碼段,進行隨機組合后群發,一次就可發送幾十萬條,運行起來非常方便。發送一條短信息只需幾毛錢,這與犯罪嫌疑人作案成功后獲取的贓款相比,真可謂一本萬利。電信詐騙嫌疑人,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占63.1%;年齡全部集中在18至28周歲之間,以20歲左右為主。作案人員一般在3人以上,內部分工相當明確。一部分人專門負責購買手機,一部分人專門負責編輯、發送短信息,一部分人扮演不同角色與被害人通話接頭聯系,一部分人專門負責雇人開設銀行賬戶,還有部分人專門負責在ATM機上異地取款和轉賬,負責詐騙犯罪的最后環節,想方設法逃避打擊。從目前達州警方查獲的案件來看,這類犯罪團伙有的是松散型,有的甚至是家族式,既有境內地方特色團伙,也有境內外相互勾結實施犯罪行為的團伙。
貪便宜被騙大錢
貪圖小利、輕信別人,則是電信詐騙案件受害人上當受騙的直接原因。對于陌生人打來的電話,很多機主警惕性不高,犯罪嫌疑人一般以巨額“獎品”、“廉價商品”等作為誘餌,承諾手機用戶只需支付少許“郵費”即可獲得價值不菲的“獎品”等。在巨額利潤的誘惑下,一些防范意識薄弱者便按照犯罪嫌疑人的要求一步步走進設下的圈套。與此同時,被騙之后,受害人往往不愿意向公安機關報案,這在客觀上助長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曾經有過一個調查,在某省受騙的258人中,有45人(占17.4%)在受騙之后沒有報案,有37人被害人(占14.3%)公安機關無法與其聯系,致使部分案件涉及到的贓款都無法退還給被害人。調查顯示,被害人受騙后不報案的原因主要有兩種,有的是面子上過不去,自認倒霉;有的認為報了案也不能挽回損失。正是由于很多受害者的不告訴、不報案,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犯罪分子的僥幸心理和囂張氣焰,導致此類案件的不斷發生。
電信詐騙花樣多
當下,這類犯罪采用的手法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電話欠費”詐騙。不法分子冒充電信局工作人員向受害人撥打電話告知其電話欠費,謊稱受害人身份信息可能被冒用捆綁登記了欠費電話,并聲稱幫助受害人聯系報案。隨后假冒警務人員接聽或打來電話,稱受害人名下登記的電話涉嫌洗錢、詐騙。接著,不法分子便謊稱為確保受害人不受損失,讓受害人將銀行存款盡快轉移到所謂安全賬戶進行保管,一旦相信轉賬,就會上當受騙。
二是“退稅退款”詐騙。不法分子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受害人購車、購房資料后,以短信、撥打電話或電腦語音提示的方式,冒充稅務局、郵電局、銀行等部門的工作人員,謊稱要進行退稅、退款等活動。不法分子以方便從銀行ATM機上轉賬操作退還費用為由,要求受害人將錢轉存到其指定的銀行卡,一旦相信轉賬,就受騙上當。
三是“虛假中獎”詐騙。不法分子往往以公司慶典或新產品促銷抽獎為由,通過撥打電話或手機短信通知的方式通知受害人中了大獎,一旦受害人相信后回復查詢,不法分子便稱兌獎必須另外交納所得稅、公證費等各種名目的費用,否則不予兌獎,一旦相信匯款,就上當受騙。
四是“虛構救急”詐騙。不法分子在掌握受害人的家庭成員信息后,首先通過其他手段誘騙受害人手機關機,再以醫生或警察的名義向受害人家屬撥打電話,謊稱受害人發生意外,要求匯錢救急以實施詐騙?;蛑e稱事主親人被綁架,并有一名同伙在邊上假裝事主親人大聲呼救,要求速匯贖金。部分事主因驚慌失措而上當受騙?;蛑e稱子女在外讀書、工作時不慎,錢包手機被盜,發短信稱:“爸媽,我的錢包手機被偷了(我出了點意外,現在醫院),等錢急用,請速匯款×××元到我的朋友×××卡上,切記要快?!币坏﹨R款,就上當受騙。
五是“引誘匯款”詐騙。不法分子以群發短信的方式,將“請把錢存到××銀行,賬號××”等短信內容大量發出。有的受害人碰巧正打算匯款,收到詐騙信息后,未經仔細核實,就將錢匯到不法分子提供的賬戶上。
六是利用電話任意顯號軟件進行詐騙。詐騙分子使用電話任意顯號軟件,冒充電信局、公安局等單位工作人員隨意撥打手機、固定電話,套用國家機關特別是公安機關的電話號碼作為掩護,騙取當事人信任,或以虛假信息告知受害人電話欠費、被他人盜用身份涉嫌犯罪,以沒收受害人銀行存款進行威脅恫嚇,騙取受害人匯轉資金到指定賬戶,使當事人一步一步落入陷阱。
七是“騙取話費”詐騙。此類詐騙犯罪中,不法分子通過撥打“一聲響”即迅速掛斷的陌生電話,一旦受害人回撥該號碼,就產生500元的高額話費;或以短信形式發送“您的朋友13×××××××××為您點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達他的思念和祝福,請你撥打9××××收聽。”一旦回電話聽歌,就可能會造成高額話費或定制某項短信服務,造成手機用戶的財產損失。
八是“冒充領導”詐騙。此類詐騙犯罪中,不法分子通過電話詢問、上網查詢等手段,詳細收集基層企、事業單位以及上級機關、監管部門等單位主要領導的姓名、手機號碼、辦公室電話等有關資料。獲取資料后,不法分子即假冒領導、秘書或部門工作人員等身份打電話給基層單位負責人,以推銷書籍、紀念幣、劃撥款項、配車、幫助解決經費困難等為由,讓受騙單位先支付訂購款、配套費、手續費等到指定銀行賬號,實施詐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