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現如今,網上購物早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隨著微信朋友圈的流行,一時間,每天打開朋友圈,都能看到好多好友發布的銷售信息,從奢侈品到日常用品,從服裝配飾到進口化妝品等等,微信朋友圈里發布的產品信息種類還真不少,而很多人卻不知,這微信朋友圈里的買賣交易雖說挺方便,但是卻隱藏著重重陷阱。
業內人士提示:
火熱代購中陷阱不少
通過微信購買市民還需謹慎
“朋友圈”里專宰熟人好多小伙伴莫名被坑
很多玩微信的人對朋友圈都不陌生,以朋友、親戚、同事、同學等關系為基礎的分享,要么是自己朋友,要么是某個朋友的朋友,最遠的關系是隔一級,信息信任感較強。這種生意路線似乎很符合中國國情:老交情、快生意。而這樣的模式下,家住城關區的市民李燕也莫名被坑了一把。
平日喜愛網購的臨汾市民李燕,最近對微信朋友圈里發布的產品信息很感興趣。這些微信朋友亦或是她曾光顧過的商家,亦或是某些品牌的代購。通過微信交流,李燕認為,她和這些商家們“混”得很熟了。2013年12月末,李燕正想買一個包包,正巧此時她看到了微信朋友圈里某好友發的某大牌包包代購圖片,時尚的包包外形、靚麗的顏色一下子把她吸引住了。她覺得包包的款式非常好看,雖說價格達到了800多元,有點小貴,但是想到此款包包的商場價格要2000多元,李燕還是覺得很劃算。況且對方又是朋友的朋友,質量肯定沒問題,于是,她立即把錢匯給了對方。哪知數天過后,她收到包包時發現,其做工粗糙,顏色不正,完全不是正品??僧斔c這位“好友”聯系時,對方便以各種理由推諉,不退貨也不退款。礙于朋友的情面,李燕也不好再說什么。
隨后,經過多方聯系,記者又采訪了13位曾經通過微信朋友圈購物的蘭州市民,其中有10人稱有過被坑的經歷,或者覺得商品和正品有差異,但是礙于商品的金額不是很高,另外也是朋友,所以沒再追究或者因追究無果而放棄維權。
“微銷”多數不囤貨很多賣家臨時提貨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除了一些實體店原本的微信銷售號碼外,其實多數做微信代銷的“微商”都是沒有囤貨的。在記者的微信朋友圈里,就有好幾位專職的微信銷售代理,打開他們的微信朋友圈,這些人均稱自己所出售的商品付款后立即發貨,并聲稱均是正品,其微信內容也是天天有更新,日日有變化。
但是通過熟人關系,一位微商月兒告訴記者,其實每天發布那么多的商品她并沒有庫存,而是幫助網店或一些代購者發送各類貨物信息。如有朋友圈的人選定了貨物,她再通過網店或者代購者掃貨,進而再轉賣出去。所以在購物中間,她只是起到宣傳轉手的作用,對于貨物是真是假,她并不知情,甚至有時自己都沒見過該商品,只是幫忙轉發圖片。如果幫某網店賣一件價格為二三百元左右的商品,中間能賺到幾十元的傭金,如果生意好的話,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這種銷售方式僅是自己在朋友圈運行,又不必承擔什么風險。當談及在所售商品中如遇到假貨怎么辦?月兒卻岔開了話題,避而不談。
通過暗訪記者了解到,其實這些微信銷售代理多數都走這種路線,很多都沒有囤貨或者大批量進貨的能力,很大一部分都是先發布各類圖片,如果有人要貨,自己再從廠家或者其他銷售商跟前調貨,而大多數對于自己所銷售的產品質量究竟如何,其實自己心里根本都沒有數,尤其是很多銷售一些大牌代購的產品,更是以次充好,以假亂真。
朋友圈里刷屏代購信息
很多人坦言很煩
雖說微信代購陷阱不少,但是也有部分商家確實是借助著這一平臺正兒八經的做生意,銷售物美價廉的產品,為朋友圈里的朋友帶來方便。
在“朋友圈”的購物流程基本是這樣的:賣家在“朋友圈”里發布商品信息,“好友”看中某樣產品后向賣家下單并通過支付寶或銀行匯款進行支付,然后賣家再發貨。因為是“熟人生意”,也有不少是直接當面交易的。
市民王女士從2013年3月起開始在“朋友圈”里做代購生意,因為做的是“熟人生意”,王女士表示自己代購的商品利潤很低,通常一件化妝品只賺一二十元?!叭ゾW上買東西,就怕買到假貨,而找熟人買東西就不用擔心有假貨,再加上我定價又低,所以賣得很快,每次只要在‘朋友圈’上一發布新品到貨的消息,基本上一天之內都能被訂完?!蓖跖扛嬖V記者,經營了兩三個月,目前微信里有近百名穩定的回頭客,也通過“朋友帶朋友”的宣傳,現在越做越大,偶爾也會接到一些批發的單子。感覺有些忙不過來的王女士接下來準備“招兵買馬”,同時把淘寶店也經營起來,把客源擴大,不只做“熟人生意”。不過,記者也發現,“朋友圈”的生意并不完全只是“熟人生意”。從事韓國服裝代購的市民李小姐就是看中了微信的隱秘性,能更好地保護客源,所以將原本在微博上進行的代購生意搬到了微信平臺上。盡管如此,這些微商還是要通過不斷的刷屏,發布信息來推銷自己的產品,而對此,很多人也坦言,朋友圈本來是朋友間獲悉彼此生活狀況、交流心情的平臺,但是每天一打開都是成篇的產品信息,感覺朋友圈變了味道,讓人感覺很煩。對此,也有人把這些總發布購物信息的朋友拉黑,不再讓這些垃圾信息煩擾自己。
通過微信購買市民還需謹慎
記者了解到,資深網絡達人小欣欣告訴記者,在微信營銷中也有些不法分子專門主動加顧客。他們通過溫情、關心等話語先與顧客進行良好的溝通,并打著專門代購、代銷某品牌的名義,本身沒有任何貨物和進貨渠道,如果有客戶下訂單,并匯款到賣家時,他們會立即拉黑客戶。
蘭州雷諾律師事務所的雷律師告訴記者,類似個人在微信銷售的這種方式,對消費者而言沒有任何法律保障,市民對此應提高警惕;如果消費者已將錢匯入微信賣家的銀行賬戶后,發現賣家沒有發貨或者買到貨物是假貨,消費者就得不償失了。因此,消費者要謹防微信銷售方式滲入到更多朋友圈中,以減少上當受騙的機會。
同時,消協的一位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雖然現在很多“朋友圈”里的商品信息更豐富、交易更便捷,但一定要警惕陌生用戶“打招呼”推銷商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即便是朋友間的交易,也要“約法三章”,交易前要對賣家的銷售信息進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