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近東委員:個人信息安全亟需法律“護航”
文章來源:中華工商時報更新時間:2014-03-04 08:55:30
隨著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個人信息日趨呈現出網絡化與公開化的特點,但保護機制的短缺,使得惡意獲取、非法倒賣、失職外泄個人信息的事件頻頻發生,直接威脅到了公民經濟安全與人身安全。為此,全國政協委員、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提交了《加快個人信息安全領域法制建設》的提案。他認為,“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張近東表示,隨著互聯網在中國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人群越來越多,中國已成為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國。僅2013年11月,境外木馬或僵尸程序控制境內服務器就接近90萬個主機IP。侵犯個人隱私、損害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近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網民信息安全狀況研究報告》指出,74.1%的網民在過去半年時間內遇到過信息安全問題,總人數達4.38億,全國因信息安全事件而造成的個人經濟損失達到了196.3億元。報告強調,信息安全影響網民的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張近東在提案中從法律基礎、責任主體、統一機制三個層面給出了建議。首先是“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統一的《互聯網個人信息保護法》”,用以明確信息保護范圍與內容,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其次是“明確責任主體,完善自律機制”,從職責權限、審核監察層面嚴格要求涉事企事業單位與個人;第三是“建立統一的執法機制,確保法律貫徹執行”,以獨立、專業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部門推動個人信息保護長期化、日?;膶崿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