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將出新規治理垃圾短信 根治頑疾需多管齊下
文章來源:通信信息報更新時間:2014-03-06 08:48:23
工信部正在醞釀治理垃圾短信新政策。工信部新聞發言人張峰2月26日透露,工信部正在制定《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規范短信服務特別是商業性短信發送行為,明確對違背用戶意愿濫發短信違規行為的處罰措施,預計年內出臺。
工信部此舉將為垃圾短信治理提供執法依據。對此,本報記者采訪了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劍秋,他表示,短信服務規定的出臺是工信部在總結這一兩年的經驗和方法基礎上,對既有監管手段進行融合和深化,其將對垃圾短信治理具體操作上具有規范化的意義。
新政策有利行業規范化操作
記者:年內治理垃圾短信的新政策有望出臺,對此您如何看?
曾劍秋:2013年以來,三家運營商清理關停違規短信端口7萬余個,攔截垃圾短信超過100億條,處理違規個人號碼6.3萬余個;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短信舉報受理中心共收到垃圾短信投訴23.5萬余次,同比下降18.6%。全國治理垃圾短信成效明顯。
從三家基礎運營商具體的實施方案來看,短信端口類的關停成為一大亮點。中國電信在2013年11月發布《關于進一步從嚴治理垃圾短信的通知》,旨在嚴格落實平臺及端口短信的責任制,并出臺系列從嚴問責辦法,力圖實現垃圾短信治理制度化。目前,中國電信已關停除主要的商業性廣告短信端口。中國聯通去年12月5日開始開展“凈網行動”,對31個省區市均部署了垃圾短信攔截系統。截至今年1月底,中國聯通累計關停端口1.6萬個,用戶月度舉報率較去年同期下降72%。而中國移動自2013年9月以來,已關停垃圾短信違規發送端口3萬余個,端口類垃圾短信日均投訴較攻堅行動前下降83%。
三大基礎運營商對端口類垃圾短信的治理值得稱道,從前往后的這一橫向趨勢來看,工信部此時醞釀新政策,開始要求建立基礎電信企業垃圾短信網間聯動處理平臺以及垃圾短信監測及治理效果評估體系,對整個電信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具體的規范化操作的指導意義。
垃圾短信種類繁多
記者:對垃圾短信的治理去年呼聲就很高,運營商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但效果有限,這是為什么?
曾劍秋:垃圾短信主要有三類,一是“點對點”的垃圾短信,靠手機或群發器發送;二是端口類垃圾短信,通過增值電信企業或其他行業端口持有者的短信端口發送;三是“偽基站”發送的垃圾短信。
目前的垃圾短信內容主要以商業廣告為主,“點對點”這類短信發送量大、密度廣,對廣告主來說,其不但有更強的目標性,而且效果也更好。此外,偽基站群發的信息也是當前垃圾短信來源的主要陣營。不法人員利用偽基站發送短信,屏蔽信號,干擾公共頻率資源,發送涉及商業廣告等內容,嚴重危害公眾利益。不過偽基站發送的信號被監管部門發現、處理,在技術上不存在難度。只要相關部門切實作為,這種形式的垃圾短信就會消失。
360互聯網安全中心最新發布的《2013年中國手機安全狀況報告》顯示,廣告推銷、資訊信息、違法信息和詐騙信息的數量最多。其中,在廣告推銷類垃圾短信中,地產廣告、打折促銷、醫療廣告和教育移民廣告是數量最多的四種類型。總之,垃圾短信難以根除并非技術問題,而是利益驅動,他們獲取了大量利益,卻害苦了廣大用戶。
齊抓共管是關鍵
記者:您認為治理垃圾短信還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曾劍秋:垃圾短信治理雖然有所成效,但顯然僅靠工信部與三大運營商之力是不行的。垃圾短信涉及很多利益主體,多方齊抓共管是關鍵。
當前,監管部門首先要明確界定垃圾短信的定義,明確對于垃圾短信的投訴和懲罰機制。我們其實在治理的過程中也可以借鑒一些國外的經驗。在新加坡,相關部門對利用垃圾短信損害消費者利益這方面的處罰是非常嚴的,禁止向用戶發送市場推廣短信等垃圾信息,違法發送垃圾信息的機構或個人可能會被重罰100萬新元(約合514萬元人民幣)。工商、公安等其他部門也要予以積極配合,形成治理垃圾短信的良好氛圍。
其次,運營商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對垃圾短信進行有效攔截,并將發送方信息提供給監管部門。目前運營商對于垃圾短信的治理主要依靠監測和封堵,即建設垃圾短信攔截系統,根據關鍵詞、發送數量和頻次等對垃圾短信進行攔截;加強對端口短信集約受理和審批,一旦發現客戶違規發送垃圾短信,立即關停。
此外,消費者要提高防范意識,不要輕信陌生短信的內容,對涉及自身經濟利益的信息,要盡可能打電話向客服求證。同時,當發現垃圾短信時,可以通過舉報給政府、司法部門整治垃圾短信提供線索,為治理垃圾短信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