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理財類應用成手機病毒感染多發地
隨著央視315晚會連續曝光了多個手機相關的安全問題,廣大用戶已經對手機安全問題開始關注。3月19日,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發布《2014年2月手機安全報告》,系統地揭露了當前用戶關注的病毒、垃圾短信、詐騙電話等問題。
報告顯示,2014年2月,感染手機病毒用戶數達到1431.13萬。其中,惡意扣費類手機病毒占比大幅增加,金融和網購類APP頻繁染毒,ROM內置病毒占比呈增加趨勢;2014年2月,垃圾短信用戶舉報條數為3448萬,環比下降28.46%;金融理財類騷擾、詐騙短信成為本月用戶舉報垃圾短信的新趨勢。這些病毒多數通過后臺私自發送短信,屏蔽回饋信息,上傳手機信息等手段,造成用戶資費消耗與隱私泄露。
另據報告顯示,在包含“股票”、“基金”、“理財”、“投資”、“保險”的關鍵詞中,大量此類APP也遭遇病毒感染。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檢測出的Android病毒包為40462個,其中資費消耗類占比53.68%、惡意扣費占比25.45%,惡意扣費類病毒占比較此前月份大幅增加?!般y行扒手”、“銀行毒手”、a.expense.tgpush三個病毒成為基金理財金融類APP的“終結者”。此外,還有“股票好幫手”、“股票鬧鐘”、“股票獵手”等42款股票類手機APP也被病毒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大批品牌網購化妝品類APP也遭遇病毒偽裝與山寨。聚美優品、唯品會、淘寶特賣等都不幸中招。這些手機病毒借助熱門化妝品網購APP迷惑女性群體下載,通過后臺私自發送短信,屏蔽回饋信息,上傳手機信息等手段,造成用戶資費消耗與隱私泄露。
網絡理財安全問題易被忽視
智能手機跟計算機一樣,只要存在系統漏洞,就可能泄露個人信息。用戶在使用手機過程中,如手機通訊錄、短信、記事本等個人信息就可能通過程序傳遞給開發者,從而造成個人信息泄露。目前,金融工具的多樣性化讓市民應接不暇,不少騙子也抓住市民對新興產品知識的不熟悉,把騙術擴展到了這些新的金融工具上,比如余額寶、微信賬戶等。
以真實的案例為例,一網友在淘寶經營一家網店,有一天一個陌生人以買貨為名加他為QQ好友,同時發來一張二維碼讓他先掃一下,以方便今后聯系,但隨后也沒有更進一步的聯系了。之后,該網友正好用手機登錄網銀轉賬,發現余額變少了,他趕緊查詢交易記錄,發現他的銀行卡有多次網上支付記錄,總計支付了幾百元。這些錢基本都是通過網上支付平臺為手機充值、購買游戲幣的,于是他趕緊向公關機關報案。警方調查顯示,一旦掃描了騙子提供的二維碼,受害人與手機綁定的網銀信息、網上支付驗證碼信息等就會自動轉發到騙子的手機上。同時,受害人的手機短信接收功能也會被屏蔽,只能發送短信,無法收到短信。受害人的所有短信都會被騙子掌握。
現在人們在手機上用APP軟件選擇理財產品快捷又方便,動一動手指就可以完成所有業務關聯,不法分子正是瞄準此點將互聯網理財產品當做“吸金利器”,因此用戶在使用互聯網理財產品時應注意網絡金融安全。
防范手機病毒須多方合力
目前網絡理財犯罪的作案手法主要有三:一是PC端上,在網上發布虛假理財產品客服電話,誘騙網民撥打錯誤的客服電話,進而遙控指揮進行詐騙;二是手機上,通過異地補辦手機卡獲取被害人與支付寶綁定手機的驗證碼短信,從而更改支付寶密碼進行盜竊;三是通過將網銀木馬發送至被害人智能手機上的微信等聊天工具,或向被害人智能手機上發送植入木馬的文件,獲取手機短信、賬戶密碼等資料。當然,手機丟失也是理財賬戶信息泄露的重要原因。
在手機病毒泛濫的背景下,應用平臺方不去審查,放任的態度更是助長了病毒的肆虐。另外,審核機制的過于寬松,即使發現了病毒,也難將原作者繩之以法。為肅清應用市場手機病毒模行的亂象,加強監管勢在必行。
治理手機病毒,首先應該完善行業認證標準和相關法律規定,制定軟件應用商店安全標準和手機應用安全標準;其次,應用平臺審核不力推波助瀾了帶病毒山寨軟件的泛濫,要從產業鏈的上游對手機病毒進行扼殺,應用平臺加強清理山寨軟件,提高用戶注冊的門檻。另外,安全廠商也應加強應用的審核力度,不僅要注重用戶體驗,還應提高應用的安全性;第三,手機用戶要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提升自我防范意識,同時選擇具有安全認證的正規的下載渠道,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才能真正讓不法分子無漏洞可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