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第一招:
仔細考察商家
下單前一定要考察商家,從信譽度、銷售量、消費者評價等多個方面逐項考察。有信譽的商家是安全購物的重要保障。
一般來說,知名電商的商品質量、售后服務都是有保障的。如果是在淘寶上購物,不僅要查看賣家的信譽,核對地址和對應的固定電話是否齊全,還要查對方的手機、座機號碼歸屬地是否與地址一致。
第二招:
注意選購細節
消費者在網購時要提高維權意識和風險防范的意識,不妨注意一些細節問題。比如網購食品時要注意包裝上的信息是否齊全,如有沒有QS標識、生產日期、保質期,進口食品是否有激光防偽CIQ標志等。
在購買電子產品的時候,一定要看清產品的功能、尺寸,最好在多家網站將同一型號商品進行詳細比較,避免商家夸大功能、虛假宣傳。
在購買生活用品的時候,一定要看其他購買者的評價,看是不是有商家自己拍的商品圖,有沒有商品細節圖,以避免商家從其他地方截圖傳遞不真實的商品信息。
第三招:
謹慎轉換付款方式
當你接到所購商品沒有完成付款、需要更換付款方式的電話時,就要當心了,現在很多網上詐騙都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的。
由于各種網上平臺支付方式不同,有些是銀行直接支付,有些是提供貨到付款,消費者一定要在熟悉各種支付功能的基礎上再進行支付。如果在網絡購物時突然發生不能交易的情況,最好先中斷支付,撥打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后再操作。
網銀或支付寶里不要存太多的錢,設置的密碼級別要高。如果被騙,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保留網絡聊天記錄和圖片,以便于警方收集線索。
還需要注意的是,用支付寶擔保交易時,要確保聯系的人和付款交易的人是同一個,否則容易受騙。
第四招:
注重保護個人信息
個人的銀行賬戶、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信息一定要妥善保存,不要輕易泄露,否則可能會遇到麻煩。
一些不法分子常裝成各種服務人員,以退貨、付款不成功等理由為借口給消費者打電話,然后騙取消費者的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轉走卡中的現金。所以在任何時候個人信息都要保護好,不要輕易告訴別人。
據了解,淘寶退貨或退款是不需要買家的銀行卡和支付寶信息的。如果接到自稱淘寶賣家的電話,最好先核實其身份。如遇有人找各種借口讓你進行匯款操作,應提高警惕,必要時可向公安機關報警求助。
第五招:
拒絕霸王條款
網上有些賣家是很霸道的,他們在銷售協議中加入一些不利于消費者的條款,致使消費者在購物后的維權中增加麻煩。所以,一旦發現有霸王條款出現要趕快終止交易,以免利益受損。
記者調查發現,有的商家會通過霸王條款作出一些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以此來減輕、免除其義務或者排除、限制消費者權利,達到規避法律責任的目的。所以,在網購時應仔細閱讀相關合同條款,如果發現諸如“只換不退”、“單方任意解除合同”等霸王條款時,要終止購物。消費者因霸王條款而導致權利遭受侵害的,可向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也可通過法院訴訟要求確認該條款無效,并請求損害賠償。
第六招:
防范陌生鏈接
現在有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給消費者發文件、鏈接的方式,將盜號木馬植入消費者的電腦,然后竊取相關信息,有的則是發一個鏈接將消費者引入自己設置好的購物網站進行詐騙。
在進行網絡交易時,如果對方發文件給你,千萬要小心,若本機安裝的殺毒軟件有彈出報警消息,應立即中止交易,以防木馬中毒。
在購物過程中如遇陌生人發來鏈接網址,應仔細識別接收到的網站與真實網站的區別,查看是否存在加入個別字母的情況,以免進入克隆網站。
邊購物邊聊天也要小心,在淘寶上遇到對方讓你使用旺旺之外的即時聊天工具聯系時,要注意對方是否有不良企圖。
第七招:
冷靜對待低價
很多購物網站經常會推出“秒殺”、“特價”等優惠活動,有時優惠的價格很誘人,不少消費者會經不住低價的誘惑而購物。殊不知,其實有些離譜的低價并不真實,或許只是一個騙局?!懊霘ⅰ鄙唐穬r格太誘人,平時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東西,在某一時刻僅售1元、10元。但是,“秒殺”也有陷阱,比如1元搶下來的商品運費要50元,還有的“秒殺”商品沒有三包服務,沒有質量保證等。
面對低價格,不要激動,要淡定。想清楚這些商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要知道沒有白撿的便宜,如果太便宜就要多個心眼,看看里面是不是有詐。
第八招:
驗貨環節別省
簽收郵件一定要驗貨,不然很可能上當受騙。
看到有東西送來,許多人便不問來處,隨意簽收。只要一簽收,無論寄來的貨物真假好壞,賣家都會要求打錢;因為一簽收,快遞公司就會有簽收反饋。簽收了就證明消費者認可貨物,所以在收到快遞的時候要先當面打開查看貨物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收貨時發現異常情況,消費者可以拒簽快遞單,并與賣家聯系。
第九招:
保留購物憑證
當前,一些網絡銷售商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增加產品的銷售額,往往會存在過分夸大商品功能的情形,也有一些網絡銷售商存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者降低服務質量等情形。一旦發生糾紛,由于網絡交易合同電子化以及證據多由網絡銷售商掌握的特點,再加上很多消費者并未意識到將來可能會發生糾紛,從而導致消費者在維權時難以有效收集、提供證據。所以,網購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保留聊天記錄、購物憑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