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警方公布23種電信詐騙犯罪常用“伎倆”
文章來源:大公中原新聞網更新時間:2014-04-25 08:55:39
近年來,隨著手機、互聯網的普及,垃圾短信、詐騙短信(電話)也在不斷增多。去年來,河南省公安廳進一步加大對電信詐騙犯罪的專項打擊力度,先后攻克了一大批重、特大電信詐騙犯罪案件。至今年3月底,全省共破獲電信詐騙案件82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91名,打掉電信詐騙窩點87個,端掉電信詐騙平臺15個,為群眾挽回財產損失476萬元。
據了解,電信詐騙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貨轉賬的犯罪行為。要想切實減少電信詐騙犯罪案件的發案率,“最根本上就是廣大群眾不圖小利、不貪小財,理智冷靜,增強防范意識,不要輕信和掉入電信詐騙陷阱?!笔」矎d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電信詐騙案件犯罪具備智能化、職業化等特點,犯罪嫌疑人不與受害人直接接觸,使用先進的網絡、電信技術層層偽裝,詐騙成功后通過發達的網絡銀行系統,將贓款短時間內轉移到各地多個賬戶零星取款。一般情況下,犯罪嫌疑人為躲避偵查,甲地買卡、乙地取款、丙地實施、丁地生活、戊地居住,流竄作案,此類案件偵破難度大、成本高,依靠傳統偵查方式很難突破。
根據近年來發生的此類案件,省公安廳總結發現,電信詐騙主要分為網絡詐騙、電話詐騙、短信詐騙和信件詐騙。
網絡詐騙
1、網絡購物詐騙。犯罪分子通過互聯網信發布極具誘惑力的車、電腦、衣物等物品轉讓信息,一旦事主遇其聯系,即以“繳納定金”、“交易稅手續費”等方式騙取錢財。
2、網絡招工詐騙。借用某些知名工廠、企業或酒店的名義通過網絡發布招工信息,等受害人聯系后以繳納押金、保險、服裝費等多種借口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賬戶匯款。
3、網絡征婚、交友詐騙。通過世紀佳緣網、百合網等網絡交友、相親網站,編造“高富帥”或“白富美”的虛假身份,與受害人進行網絡交流,在騙取對方信任、確立交往關系后,選擇時機提出借錢周轉、急需醫療、家庭遭遇變故等各種理由,騙取錢財后便銷聲匿跡。
4、虛構中獎網絡詐騙。通過向互聯網QQ、MSN、郵箱、網絡游戲、淘寶等用戶發送中獎信息,誘騙網民訪問其開設的虛假中獎網站,再以支付個人所得稅、保證金等名義騙取網民錢財。
5、冒充熟人、好友詐騙。通過技術手段盜取他人QQ號碼、MSN賬號等個人賬號,然后以主人的身份登錄互聯網,通過播放受害人親友的視頻聊天錄像等方式,冒充他人與受害人聊天,并以有急事等用錢為借口,向好友借錢。有的通過欺騙或黑客手段獲取了受害人商業伙伴的電子郵箱后,利用該電子郵箱或注冊用戶名極為相似的郵箱名,冒充其商業伙伴實施詐騙。
6、開設虛假網站、網上釣魚詐騙。通過開設網址與真實網站極為相似的虛假網上銀行、網絡交易平臺、手機充值網址等,利用網上支付平臺,如財付通、快錢、5173等交易接口行騙。此類網頁看似與正規網站無異,但網民交易時看不到實際的交易金額就完成資金交易,欺騙性極大。
7、炒股分紅詐騙。犯罪分子制作虛假網頁以證券公司名義發布虛假個股內幕信息及走勢,以提供資金炒股分紅名義,騙取股民將資金轉入其賬戶實施詐騙。
8、網銀升級詐騙。犯罪分子租用境外服務器,搭建與銀行網站極為相似的虛假網站,通過群發網銀升級短信誘使受害人登陸假網站,輸入銀行帳號、密碼等信息,犯罪分子在后臺獲取后,即迅速通過網銀轉帳方式將受害人銀行帳戶內資金轉移。
電話詐騙
1、境外團伙利用網絡電話冒充公檢法機關詐騙。藏匿境外的犯罪分子使用VOIP任意顯號網絡電話,冒充電信局、公安局等單位工作人員隨意撥打手機、固定電話,顯示國家機關的熱線號碼、總機號碼,以受害人電話欠費、被他人盜用身份涉嫌犯罪,以沒收受害人銀行存款進行威脅恫嚇,騙取受害人匯轉資金到指定帳戶。
2、境內團伙利用網絡電話冒充公檢法機關詐騙。境內犯罪分子開始學習境外團伙的詐騙方式,也使用網絡群呼電話,冒充郵局、公安局等單位工作人員隨意撥打手機、固定電話,并留下所謂的公安機關咨詢電話讓受害人撥打,再以受害人郵寄包裹涉毒、有線電視、電話欠費、被他人盜用身份涉嫌犯罪,以沒收受害人銀行存款進行威脅恫嚇,騙取受害人匯轉資金到指定帳戶。
3、虛構消費退稅詐騙。犯罪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購房、購車人信息后,謊稱國家鼓勵消費、稅收政策調整等可辦理交易稅、購置稅退稅,要求受害人在ATM機上實施“綁定”退稅賬號操作,實際是將銀行卡內存款轉入了指定帳戶。
4、虛構社保補貼詐騙。犯罪分子利用網絡群呼電話,虛構社保、醫保補貼退款、購車(房)退稅、教育基金退費等事實,誘騙受害人與其聯系,之后再以要進行退款操作為由讓受害人到自助取款機上操作,利用大多數群眾不懂英文的條件,操控受害人將資金轉入騙子的帳戶。
5、冒充熟人詐騙。犯罪分子撥打受害人電話以“猜猜我是誰”的方式冒充熟人,之后再以出車禍、嫖娼被抓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匯款。目前,也出現了犯罪分子事先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之后有針對性地冒充熟人詐騙。
6、虛構綁架事實詐騙。犯罪分子利用網絡電話任意顯號技術虛擬受害人親人電話號碼來電,謊稱其親人被綁架,為防止受害人作出反應,要求電話不能掛斷,速匯贖金,否則即“撕票”,部分事主因驚慌失措而上當受騙。
7、冒充黑社會詐騙案。犯罪分子冒充黑社會撥打受害人電話,以受人之托進行報復或暴力討債等名義,恐嚇要傷害受害人及其家人,威脅受害人向其指定的帳戶匯款。
短信詐騙
1、郵寄包裹涉毒詐騙。犯罪分子群發手機短信,虛構事主郵寄包裹涉毒、涉槍等事實,并留下所謂“報警咨詢電話”,誘使受害人主動與犯罪分子聯系,讓受害人相信其包裹涉毒,身份被冒用涉嫌犯罪,再以保護資金安全為由讓受害人將錢轉帳到犯罪分子指定帳戶。
2、換賬號匯款詐騙。犯罪分子群送“我手機沒電了、卡壞了,或我原來的帳號不用了,請把款打入此帳戶,**行,***,戶名***”短信,騙取即將匯款人員不加識別地把錢款打入涉案賬號。近期,出現了冒充房東詐騙房客租金的詐騙方式。
3、銀行卡消費詐騙。犯罪分子通過短信稱愛害人信用卡被刷卡消費或扣除年費,引發受害人的疑問,并提供一個聯系“咨詢”電話,誘騙接收短信者撥打該電話,后犯罪分子冒充銀行工作人員及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在電話中讓受害人按照犯罪分子的提示在取款機前操作,最終誘騙受害人將賬戶資金轉入涉案帳戶。
4、子女出事詐騙。向受害人海量發送“爸媽,我的錢包手機被偷了或我出了點意外現在醫院,等錢急用,請速匯款***元到我的朋友***卡上,切記要快”,受害人往往因處于緊張狀態而上當受騙。
5、高薪急聘員工詐騙。發送“**飯店、夜總會招兼職員工,性別不限,體健貌端、年齡18-45歲,月薪過萬元。咨詢***經理”短信,一旦受害人與其聯系,即以“預收服裝費、面試費、保證金”等名義實施詐騙。
6、提供低息貸款詐騙。以貸款公司名義向受害人手機上發送低息、無需擔保貸款短信,誘使一些企業和個人急需周轉資金的心理,以低息貸款誘人上鉤,然后以預付利息名義騙錢?;蛞笫芎θ诵麻_銀行帳戶,騙取密碼并與涉案手機綁定,要求受害人存入一定金額資金“驗資”,通過網銀轉帳實施詐騙。
信件詐騙
1、PS淫穢照片詐騙。主要針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領導干部,通過在互聯網上獲取的個人照片,通過軟件與淫穢照片合成,以私家偵探、“小姐”為名郵寄詐騙信件,威脅向紀委等部門舉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銀行帳戶匯款。
2、中獎詐騙。郵寄或沿途拋散中獎彩票,誘使受害人與犯罪分子聯系,以“需先匯個人所得稅”、“公證費”、“轉賬手續費”等由要受害人匯錢,達到詐騙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