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所謂“正確”,一是要讓他們真正了解目前常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服務的安全水平,特別是與第三方支付和移動支付相關的諸多服務的安全水平。有調查顯示,61%的消費者對手機銀行的安全性表示質疑。其中,他們最擔心的問題包括“丟了手機怎么辦”、“出了問題誰是責任方”等等。當橫跨產業鏈諸環節的安全聯盟成立,應首先綜合安全廠商、支付廠商、運營商、銀行等方面的意見,對用戶的這些問題予以關注和回答,并廣為宣傳,讓用戶在使用相關服務時不必“心慌慌”。
與此同時,關于社交網絡上廣泛傳播的諸如“支付寶漏洞”、“微信支付漏洞”等聳人聽聞的“偽科學”,相關廠商也應及時跟進,及時加以回應。在向未使用業務的用戶推廣該支付手段時,除了返利、發放紅包等利益刺激外,還要充分說明安全保障制度,并逐一落實。移動互聯網O2O場景再豐富,歸根結底都先要用戶肯建立起基于網絡的消費和支付習慣,而這首先依然需要提高他們的安全認知水平。
當然,用戶安全教育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告知他們“服務安全”就一了百了,還要幫助他們形成安全的網絡使用習慣。從路由器要設置密碼到賬號密碼應“站站不同”,再到連接免費WIFI要確認正確名稱,乃至如何選擇靠譜的云服務商保存自己的隱私信息……,而這些使用習慣的建立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廠商采取線下與線上結合的多種方式進行推廣。
此外,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長遠看,還要讓用戶建立起樂于使用自主可控可信設備與應用的觀念,特別是黨、政、軍機關,以及能源、交通、金融等關鍵行業的用戶,他們本身并非技術專家,對設備與應用的安全性也知之甚少,需要由政府牽頭引導,通過提供“白名單”、明確政府采購的范圍等措施,鼓勵他們使用自主可控可信的設備與應用,并與相關廠商建立起反饋、糾正、改進、完善的交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