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講話全文如下:
今天召開“斯諾登”事件一周年研討會,總結與反思很有必要。“斯諾登”事件出來之前,特別是美國“9?11”之后,我們也了解美國監聽一些國家的電話等所作所為。但是“斯諾登”事件出來后,令世界出乎意料:
一是涉及信息監視的項目如此之多,范圍之廣,投入之大,時間之長。如"棱鏡"監控的主要有10類信息:電郵、即時消息、視頻、照片、存儲數據、語音聊天、文件傳輸、視頻會議、登錄時間和社交網絡資料的細節都被監控。微軟、谷歌、蘋果、Facebook、雅虎等9家網絡巨頭的中心服務器,可以實時跟蹤用戶,全面監控特定目標及其聯系人的一舉一動。每天收集全球各地近50億條移動電話記錄,20億條短信息。再如美國為位于猶他州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數據中心投入20億美元,其任務就是收集分析情報。
二是手段和方法如此之多。有通過光纜的獲取世界范圍內的數據,有直接進入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器和數據庫獲取,有特別機構主動、秘密、遠程入侵獲取等。如美國監控全球海底光纜,有計劃直接向監控的網絡植入自己的“后門”竊取情報等。
三是事件發生以后,不斷升溫、發酵,影響如此之深遠。事件持續近一年,不斷曝出監控項目,中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巴西及歐盟等都引發極度震驚和強烈不滿。同時,事件一年來,世人顛覆了美國“道德衛士”形象,改變了美國對待“盟友”的認知,動搖了美國IBM等大型服務器的壟斷性地位等。
正是這三個出乎意料,引起我們有三點思考:
一是我們的差距。從這個事件出來以后,我們確確實實感覺到我們的差距,無論是技術的,還是體制方面的。
二是我們防范的意識,網絡技術的應用對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積極作用,但安全防范意識千萬不能忽視。
三是網絡空間是大國博弈的無形戰場,呈現更加豐富的內涵,而且是一種長期的、持久的斗爭。
下一步我們在網絡空間戰略方面要堅持三個結合:
一是堅持長遠規劃與當前工作相結合。
我們不能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還在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反思,也不能夠只做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當前我們各部門要做什么,從哪著手,要立即行動起來,有計劃、有布署的扎實去做。否則技術差距還會拉大。
二是堅持“各顯神通”和“聯合作戰”相結合。
目前我們存在力量分散、權責不一、協調不暢、效率不高等弊端,因此要在預防、監控、日常管理、危機應對等環節建立起國家層面跨部門、跨領域的“跨域融合”的網絡空間管理體系以及軍事、外交、官方、民間等多方參與“多維度、一體化”的戰略布局。
三是堅持國家意志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
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先天不足,對一些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較弱,在關鍵芯片、核心軟件和部件上嚴重依賴進口,特別是涉及網絡信息安全核心技術的軟硬件可控能力較弱。因此以國家意志來保障網絡空間安全與發展正在成為各國的國家戰略與核心競爭力,網絡空間已成為培育新的國家比較優勢的重要領域。我國在網絡空間治理上與西方大國相比還存在差距,必須以國家意志來加強頂層設計和組織實施,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