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下載一個美化照片的軟件,要求獲取通話記錄;看個電子書,還要獲取位置信息。大數據能帶來巨大商業價值毋庸置疑,同時,也加大了隱私泄露風險。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安全保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夏天到了,想去海邊玩,可是沒有好看的沙灘鞋,于是在淘寶上淘了一雙。第二天,打開優酷網站看視頻時,突然發現,在網頁夾縫間漂著的廣告框里出現了各種款式的沙灘鞋。無獨有偶,在去鳳凰網看新聞的時候又發現在網頁側邊的廣告欄里出現了沙灘鞋的圖片。我頓時非常不快,被監視了嗎,我想買什么你怎么會知道?緊隨而來的則是更多的擔憂,如果我瀏覽什么網頁能被人知道,那么我輸入的用戶名、手機號那些信息也能被別人獲取嗎?
前段時間,媒體曝光了網頁廣告能知你所想的原因,是一些公司通過給網站發送代碼掌握海量的小量信息(cookie),它就像一張“網絡身份證”,你的一切上網痕跡都被記錄在案。小量信息可以在瀏覽器中設置權限禁止被追蹤,也可以被刪除。否則就有可能默認第三方獲取信息,但很多人并不知其存在而任由別人抓取信息。曝光視頻中,某公司人員稱:“它就像一個蜘蛛網一樣,不管你出現在什么地方,我都可以抓到你?!倍诒粏柕奖蛔ト⌒畔⒌挠脩糁恢闀r,給出的答案是“默認”。事實上這種默認是利用了用戶們的不知情。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搜集大量個人信息來獲取商業利益,已成為一個事實。我們自己的信息甚至隱私幾乎被一網打盡,但在這些信息被拿去進行精準營銷、數據沉淀等等行為時,我們自己卻不知道。很多時候我們的知情權“被默認”了。更有甚者,在自主選擇安裝一些第三方手機應用軟件時,也常常會面臨尷尬:為什么下載一個美化照片的軟件,要求獲取通話記錄,為什么看個電子書還要知道我在哪兒?用戶們授權吧,難受,不授權吧,軟件用不了。
個人信息泄露已經給不少人帶來了煩惱,每天面臨數不清的垃圾短信,掛不完的推銷電話。如今,大數據一方面促生了營銷藍海,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個人隱私泄露風險。對于用戶來說,如何保障自己完整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保證數據不被濫用,仍前路不明。雖然國家目前已經實施的《信息安全技術公共及商用服務信息系統個人信息保護指南》中明確了處理個人信息要遵循用戶知情自愿的原則,但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仍然缺失,而國外已有相關的立法和案例。歐盟有法律明確規定,若用小量信息追蹤用戶的使用習慣,網站必須取得用戶的“明確同意”。瑞典立法要求利用小量信息的網站必須說明其屬性,并指導用戶如何禁用小量信息。
在“天羅地網”時代,如何讓我們的隱私有路可逃?希望這個問題能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