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去年6月,張林向好友周強借款5萬元做生意。因關系友好,周強并沒有要求立字據,便向張林的個人賬戶匯款5萬元。借款到期后,周強多次催要,張林均要求寬限幾天。無奈之下,周強向律師求助。在律師建議下,周強來到成都公證處,想做電話錄音公證,但因通話效果不好,未達到預期目的,周強急得手足無措。這時,公證員提醒周強可做手機短信保全取證,然后對此進行公證,同樣具有法律效力。
周強立即當著公證員的面,用手機給張林發出了短信:“張林,去年6月14日你向我借的6萬元錢,我最近急用,你能不能想想辦法先還給我?”“什么6萬塊錢哦?你記錯了,當時明明只借了5萬元?!睆埩至⒓椿貜土酥軓姷亩绦拧!皩?,是5萬,啥時候能還我啊?”周強隨即又發送了一條短信。張林再次回復:“寬限幾天吧,等我月底工程完工,立馬還給你。”公證員對發送和接收短信過程進行保全公證,并出具了公證書。
到了當月底,張林承包的工程順利完工。周強再次向他催要欠款,張林仍以各種借口推辭不予償還。無奈之下,周強向法院起訴,并且憑借手機短信證據保全的有力證據,最終勝訴,追回了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