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你是否曾接到對方能準確報出你姓名等信息的詐騙電話?
你是否納悶,電話里的陌生人怎么對你的私事一清二楚?
溫州鹿城法院昨天揭秘:如果你遇到上述情況,可能就是個人信息被賣了。
該院12月17日判決一起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三個年輕小伙子,通過網絡非法獲取417萬余條私家車車主個人信息還向他人出售牟利。
主犯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處罰金5萬元。從犯陳A某、陳B某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緩刑一年,處罰金3萬元。
信息賣給保險公司等
徐某4個月賺了7萬多元
徐某,25歲,金華東陽人,大專文化,他原本在溫州經營一家廣告公司。
陳A某、陳B某,都21歲,龍灣人。三個小伙子經人介紹認識,一起經營廣告業務。
因為生意不好,所以三人動起了歪腦筋。去年5月到9月,徐某通過網絡從他人處非法購買江蘇、浙江、福建等地轎車車主個人信息后,三人在網上出售。這引起了一些保險公司、房地產經紀注意,他們便通過“QQ”與徐某等人聯系。陳A某、陳B某負責把有意向購買的“客戶”的聯系方式發給徐某,徐某和“客戶”在網上交易。
短短4個月,徐某獲利7萬余元、陳A某獲利5000元、陳B某獲利1萬余元。
去年11月,公安機關將三人抓獲,并從徐某、陳A某、陳B某的電腦中分別提取非法獲取的車主個人信息3740657條、361446條、69706條。
鹿城法院近年判決5起同類案件
作案的有私家偵探、協警、工程師
三個小伙子的案子并不是個例。鹿城法院分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在2009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七)》修訂后,該院判決5起同類案件,10人被判刑,作案人員有私家偵探、協警、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員工等。法院昨天公布了相關案例。法院方面介紹,在判決的案例中,一條信息的出售價格最低5分錢,最高的賣到20元。
案例
私家偵探賣別人的開房等信息,獲利4500元
從事“私家偵探”行業的黃B某,為達到私人調查的目的,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期間,通過計算機非法獲取了許某、林某、曹某的戶籍信息、身份信息,獲取了7條王某的開房記錄,并將上述信息出售,獲利4500元。
今年1月6日,鹿城法院一審判處黃B某拘役四個月,緩刑六個月,處罰金1萬元。
與黃B某一樣,38歲的黃A某也是名“私家偵探”,小學文化的他,經營著一家商務調查事務所。
2009年12月至2012年4月期間,黃A某通過QQ等,先后從他人處購買公民手機通話清單、手機定位信息、乘坐航班信息等個人信息共87條。2013年2月6日,黃A某被鹿城法院認定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拘役四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
案例
工程師非法獲取他人個人信息428萬多條
羅某,32歲,四川中江人,大專文化,是杭州某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一名售后維護工程師。
2012年4月起,羅某被公司派駐到上海市公安局安全科維護公安內外網交換系統(所謂交換系統是指內外網邊界接入平臺)。羅某在沒有獲得相應授權的情況下,向同事索要解密工具,破解公安機關數據庫登錄密碼,通過破解密碼輕松進入全國范圍內的公安系統內網,獲得公民姓名、身份證、家庭住址、手機號碼、車輛類型和牌號、房屋財產情況等涉密資料。
他非法復制并儲存了遼寧、陜西、貴州、新疆、上海、溫州等地公安局數據庫內的公民個人信息用于出售。
截至2012年8月1日,羅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共計428萬余條。
2013年4月24日,鹿城法院一審判處羅某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處罰金2萬元。
同樣,因為職務便利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還有兩名派出所協警,26歲的黃某和27歲的胡某利用在派出所從事信息工作的便利,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并出售,2012年2月,分別被鹿城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處罰金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