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2014年工作進展
一是促進網絡升級和行業轉型發展成效明顯。4G發展快速推進。截至10月底,全國TD-LTE基站超過63萬個,4G用戶超過6000萬戶。根據企業申請,依據法定程序,批準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各在56個城市開展LTE混合組網試驗。移動用戶號碼攜帶擴大試驗穩步推進。試驗范圍擴大至5省市。第一階段開展試驗的海南省已在2014年5月17日由單向攜轉調整為雙向攜轉,新增的江西、湖北、云南3省已于9月20日向當地手機用戶開放號碼攜帶服務。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取得新進展?!叭W融合推廣階段工作方案”已經國務院原則同意。第二階段雙向進入許可審批相關工作將于年底前完成。到10月底我國IPTV和手機電視用戶分別達3255萬戶、5251萬戶。通信村村通工程任務全面超額完成,總共為1.4萬多個行政村開通寬帶,全國通寬帶行政村比例達到93.5%,為4500余個20戶以上自然村開通電話,全國自然村通電話比例達到95.8%,1.8萬個連片特困地區行政村實現互聯網覆蓋。
二是加強和改進互聯網管理扎實推進。進一步規范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和服務機構審批,完成IPv6地址編碼標準制定,組織工業互聯網IPv6地址空間規劃方案研究。網站備案管理進一步加強,未備案發現能力有效提升。截至11月底,全國網站備案率達到99.96%,主體信息準確率達到82.5%,提前超額完成部KPI指標。開展整治移動智能終端應用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工作,處理舉報淫穢色情信息30000次,下架違規APP17000款。指導廣東省通信管理局調查處理了傳播淫穢色情案件,依法吊銷其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及時約談、協調和解決了百度與奇虎360等互聯網企業市場競爭爭議事件10余起?;ヂ摼W骨干直聯點建設任務全面完成。7個骨干直聯點已全部建成開通,目前已實現互聯網互聯帶寬擴容776G,全國互聯總帶寬達到2430G。直聯點的建成投入運行,對于優化我國互聯網網絡架構發揮積極作用,網間流量疏導能力和互通效率大幅提高,“北上廣”骨干直聯點的流量壓力和長途繞轉現象明顯緩解,網間通信質量顯著提升。
三是維護市場秩序和用戶權益保障工作力度加大。取消了跨地區電信業務備案核準和對設立分支機構的要求。鼓勵民間資本進入互聯網相關業務等增值電信領域取得積極成效。截至11月底,獲準從事電信業務的基礎電信企業和跨地區增值電信企業共計2839家。IDC、ISP業務市場準入機制進一步完善,截至11月底全國新增ISP企業485家、IDC企業198家。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加大?!峨娦藕突ヂ摼W服務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定義及分類》、《電信和互聯網服務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分級指南》兩項標準已進入正式發布流程。組織第三方機構對國內主流的54家手機應用商店的10萬多款應用軟件進行技術測試,對存在明顯問題的47家手機應用商店進行警告,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并向社會公開曝光155款不良應用軟件。部省聯動落地監管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深入治理各類垃圾電子信息。開展“深入治理垃圾短信·凈屏2014”專項行動,關閉端口超過8萬個,攔截垃圾短信超過150億條,端口類垃圾短信日均舉報量下降超過80%。積極推動出臺《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及時有效地遏制了北京地區騷擾電話的上升勢頭,共計排查中繼線1.66萬條,關停215條,關停個人號碼2.23萬個,用戶舉報下降超過60%。通過定期抽查暗訪、用戶調查、實地檢查等方式,督促企業深入推進各項工作落實。根據用戶申訴、群眾舉報等,實施書面問責督辦23項,對違規嚴重的21家增值電信企業進行了公開曝光。指導全國各級電信用戶申訴受理機構受理用戶申訴4.1萬件,較去年同期下降20%。
四是網絡運行安全管理和應急保障水平穩步提升。電信設施安全保護取得積極成效。1~10月全國共發案2.9萬起,同比下降29.68%;經濟損失2.2億元,同比下降30.13%。通信管線清理整頓有序推進。圓滿完成上海亞信峰會、南京青奧會和北京APEC會議等重大活動和云南魯甸6.5級地震等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保障任務。
2015年工作思路安排
2015年,電信管理局將圍繞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寬帶中國戰略以及促進信息消費、建設網絡強國等要求和部署,堅持統籌規劃、科學發展、依法管理、保障安全,以提升基礎管理、強化新技術新業務管理和事中事后監管為重點,突出抓好互聯網行業管理;以全面推進三網融合、統籌4G發展、優化網絡架構為重點,突出抓好網絡升級發展;以強化服務質量監管和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為重點,突出抓好用戶權益保障;以加強應急通信保障和電信設備安全管理為重點,突出抓好網絡運行安全,全面提升行業管理和市場監管工作水平,促進我國信息通信和互聯網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包括:
(一)加強和改進互聯網行業管理。完善互聯網行業管理制度體系。修訂出臺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互聯網絡域名、IP地址等管理辦法,加緊推動新版《電信業務分類目錄》和互聯網接入服務管理辦法出臺。落實網絡實名制和互聯網基礎管理,加快技術手段建設,完善系統功能,提高網絡實名信息準確率。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堅持專項整治與日常管理并重,促進境內網站有序發展。加快推動中文域名發展,做好互聯網IP地址規劃,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地址資源保障。積極參與國際互聯網治理活動。建立新業務備案管理機制,推動建設完善新業務備案管理系統,組織開展新業務甄別、指引、評估等政策研究制定。加強對新技術新業務的跟蹤研究,推動、引導和規范新業務發展。按照“簡政放權”、“寬進嚴管”的要求,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做好市場準入管理工作。完善互聯網市場競爭規則,出臺互聯網信息服務市場競爭監管配套實施細則。健全互聯網企業糾紛及爭議的投訴舉報、協商調解、專家論證、行政處理機制。加強對互聯網企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測、預警與取證,嚴厲查處欺行霸市、惡意詆毀、強制排他等侵犯廣大互聯網用戶和其他互聯網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與涉網部門協調聯動,加大違法違規網站處置力度,凈化網絡空間。強化移動智能終端安全管理,完善手機預置軟件管理。
(二)促進網絡優化升級。全面推進三網融合,指導電信和廣電企業按照許可范圍積極開展雙向進入業務,加快建立適應三網融合的國家標準體系,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在4G發展總體部署和前期工作基礎上,會同相關部門繼續統籌推進4G發展。深入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加快TD-LTE網絡建設和4G業務發展,擴大覆蓋范圍,提升網絡質量,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加強7個新增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的運行管理,組織做好全網優化。強化互聯互通監測系統建設,加大互聯帶寬擴容力度,提升網間通信質量。完善互聯價格形成機制,實施互聯網骨干網網間互聯管理辦法,持續降低網間結算價格。健全網絡運行質量標準體系,加強技術監測和分析研判,研究建立網絡運行質量分級評測和預警協調機制,提升網絡支撐服務和調度保障能力。積極落實與周邊國家基礎電信設施互聯互通戰略,推進“一路一帶”跨境通信設施布局。深入開展通信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實現全國95%行政村通寬帶,已通電20戶以上自然村基本通電話,連片特困地區行政村基本實現互聯網覆蓋。
(三)強化用戶權益保障。加強服務質量監管,嚴肅查處電信和互聯網企業服務和收費侵權事件。加強行業行風建設,治理社會反映突出的不良電子信息、信息詐騙、號碼攜轉難等熱點問題,妥善化解電信服務糾紛,切實維護用戶合法權益。加大用戶信息保護力度,完善用戶信息保護制度體系,出臺相關規范性文件,推動用戶信息保護標準的制定。按照“發現、取證、曝光、處置”工作流程,受理用戶舉報,開展用戶信息保護技術檢測,進一步完善部省聯動落地監管等工作機制,綜合利用經濟、技術、法律、行政和輿論手段,嚴厲查處用戶信息保護相關違法違規行為。
(四)提升網絡運行安全。研究制定《國家應急通信“十三五”規劃》。推進四川、福建應急通信示范工程實施,提升重點地區、重點方向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做好各類突發事件和重大活動應急通信保障。指導促進應急通信標準化和產業發展。進一步完善設備進網管理。強化網絡設施運行安全和生產安全管理。修訂完善《電信網絡運行監督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推進安全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健全電信網絡運行安全和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推進落實電信網絡雙路由、雙節點安全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