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想惡補英語的陳先生用手機登錄互聯網,搜索了青島的英語培訓機構?!拔抑稽c開了一家網站,結果收到了5個機構打來的電話,問我是不是要學英語。 ”陳先生很驚訝,他在網上并沒有填什么信息,培訓機構是怎么順藤摸瓜找到他手機號的?
針對此類現象,市人大代表盧國強建議立法保護個人信息,并用技術和監管的手段給個人信息上把鎖。
遭遇:參與測試“泄了底”
在微信圈里,王先生參加了一個店家的抽獎活動,領獎券要先輸入自己的手機號碼。王先生輸入了號碼領到5元代金券,原以為賺了便宜,沒想到自那以后,手機每天要收到七八條同類商家發來的年底促銷廣告。 “我開始不知道怎么回事,后來問了單位年輕人才明白,我參與抽獎,對方肯定了解到我有買冰柜的需求,但他們店沒有我中意的款式,他們就把這個信息賣給同行,賺信息費。 ”
熱衷于參加網上各種性格測試的劉宇告訴記者,無聊的時候她愛玩小游戲,比如測測你的性格適合什么職業,測測你在某個名著里是什么角色等等,“最近我看到一則警示,說這種游戲因為要輸入真實名字和年齡、性別、月收入等信息,可能后臺會盜取個人信息。想想挺害怕的,網上你不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更不知道這個軟件可不可信。 ”劉宇為了保護信息,下載了幾個軟件,但當軟件提示要讀取個人通訊錄時,劉宇又擔心了。 “它會不會把我通訊錄的信息都竊走? ”
最近孫莉莉辦公室的同事們都接到了“某某明天到我辦公室來一趟”的詐騙電話,“騙子很清楚地叫出我們的名字,因為媒體已經說過了這個騙局,我們沒人上當,不過還是很害怕,我們的信息怎么丟的?”孫莉莉懷疑是黑客竊取了公司的名冊。
建議:明確信息收集規則
“隨著信息網絡化的迅猛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大數據時代,這大大促進了我們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但是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先進的網絡時代帶給我們的困擾——個人信息被泄露,調查顯示超過60%的網友遭遇過個人信息被盜用,隨之而來的就是電話短信詐騙、竊取和販賣個人信息、垃圾短信郵件等違法犯罪行為日益猖獗。 ”盧國強說,如何更好地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他認為應該立法。
“通過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維護個人信息安全,保障和推進大數據戰略的發展。目前,我國對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立法散見于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之中,缺乏系統性,實際操作上存在較多問題,而個人信息保護法要明確法律適用范圍,機構和個人掌握個人信息的,無論是否從事營利性行為,均需要遵守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有權查詢個人信息的機構及其程序;明確法律責任,提高侵害個人信息安全的違法成本;要明確對個人信息保管者的義務要求,包括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要明確對收集、使用、保管個人信息的規則的公示、告知義務等。 ”
另外,盧國強還提出了提升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技術能力的問題。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加大對信息安全行業、企業、項目的扶持,鼓勵引導企業研發高安全性的業務和產品,從源頭上加強網絡的安全防護,不斷提高網絡安全水平。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的研發,通過設置專項獎勵基金等方式,引導國家機關、科研機構、企業等共同加強信息安全問題的研究攻關,大力推動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軟硬件安全技術創新和運用。